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没说话,先哭了好久,然后才哽咽着说:“他……他带了张画来。
画的是我和他在海边,天上飞着红色的风筝。
他说那是我以前给他讲的故事里的场景。”
“你告诉他了吗?那个故事是你自己编的。”
“我说了。”
她抽泣着笑了一声,“他说,那你就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
林浩然挂了电话,翻开工作日志,在“母亲的手稿”
条目下新增一行备注:“第17位参与者完成情感连接重建。
建议后续引入儿童心理辅导介入。”
深夜,他独自走进剪辑室。
硬盘深处,一段从未示人的素材缓缓加载出来??那是赵建国第一次参加亲子调解会的画面。
镜头一开始对准空荡的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字:“重新开始”
。
十分钟后,门开了,一个瘦高的少年走了进来,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低头坐下,一句话不说。
赵建国坐在对面,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像是怕自己做出什么冒犯的动作。
五分钟过去,谁都没开口。
终于,父亲清了清嗓子:“你……喜欢吃酸辣粉吗?”
少年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错愕,随即低下头,轻轻“嗯”
了一声。
“那……改天我请你吃?”
“好。”
画面到这里戛然而止。
没有拥抱,没有泪水,甚至连一句“爸爸”
都没喊出口。
可林浩然每次看这段,都觉得胸口发闷,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缓慢融化。
他将这段命名为《第一次对话》,归入“私档?家庭重建系列”
,并附注:“非公开影像,仅用于个案跟踪与心理干预参考。”
第二天清晨,云南那边传来消息:夜光花种子发芽了。
志愿者拍了一段视频,镜头里嫩绿的小苗破土而出,在晨露中微微颤动。
旁边蹲着小云,小心翼翼地用喷壶洒水,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
林浩然转发给团队所有人,只写了一句:“它们记得光的方向。”
上午九点,视频会议准时开始。
议题是《山的孩子与桥》纪录片的结构设计。
周小雨提出采用双线叙事:一条线记录工程建设进程,另一条则聚焦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比如小云,她现在已经能独立操作无人机航拍了。”
她说,“我们可以把她拍下的画面穿插进去,形成‘孩子眼中的改变’视角。”
有人提议加入专家访谈和政策解读,增强权威性。
林浩然摇头:“不要专家,也不要官话。
我们要让石头说话,让泥巴开口。
观众要看的不是报告,是心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