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周小雨迎上来:“司法部那边催你回函,关于‘家庭叙事干预’试点扩大的事。”
林浩然坐下,翻开文件:“告诉他们,可以参与,但必须遵守三条原则:第一,所有影像资料归当事人所有;第二,禁止任何形式的宣传性使用;第三,每个案例必须配备心理支持跟进。”
“他们会嫌麻烦。”
“那就让他们嫌。”
他合上文件,“我们不是为官僚体系服务的,是为那些连话都不敢大声说的人。”
春天来临,项目全面提速。
“回音?童声”
第二批作品上线,《外婆的来电铃》被改编成手语动画,在全国聋哑学校巡映;
甘肃农民工子女创作的《爸爸的工牌》,讲述父亲因工亡事故得不到赔偿,最终通过法律援助胜诉,影片末尾,孩子把父亲的新工牌挂在胸前,说:“现在他是正式的城里人了。”
深圳一所国际学校学生自发组织义卖,筹款为山区学校购置移动放映设备。
最令人意外的是,一部由监狱女囚集体创作的音频日记《晾在风中的衣服》,在网络上悄然走红。
她们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洗衣、叠衣、思念、悔恨。
其中一段写道:“我晾衣服时总把袖子对齐,因为我怕儿子回来那天,看见妈妈连件整齐的衣服都晒不好。”
有听众留言:“这是我听过最温柔的忏悔。”
林浩然决定将这部作品制成沉浸式声音装置,参展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
布展当天,他亲自调试每一台耳机,确保音量适中,节奏舒缓。
展厅中央悬挂着二十件空荡的旧衣,随气流轻轻摆动,每件衣服口袋里藏着一段录音。
开展首日,一对母女站在编号7的蓝衬衫前久久未动。
结束后,母亲找到工作人员,哽咽道:“那是我妹妹的声音……她服刑十年,我一直不敢去看她。
今天我才明白,她一直在等我说一句话。”
林浩然得知后,只回了一句:“请转告她,她的声音,已经被听见了。”
夏初,云南项目的实地勘测完成。
经多方协调,省交通厅同意将该村纳入“乡村振兴微基建”
试点,拨款修建一条全长六公里的防滑步道,并加装太阳能照明系统。
更重要的是,设计方案充分吸纳了孩子们的绘画与建议??沿途设有休息亭、语音导览桩,甚至一处“星空观测点”
。
奠基仪式那天,小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她没念稿,只是举起一张画:彩虹桥下,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奔跑,脚下不再是泥路,而是缀满星光的通道。
“这不是梦。”
她说,“这是我们写的路。”
林浩然站在人群后排,默默按下录音笔。
“回音第407号:2026年5月18日,云南怒江峡谷。
今日动工的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种承诺??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稳妥地送达未来。”
秋天到来时,《第七天》获得国内最高纪录片奖项。
颁奖礼上,林浩然拒绝登台领奖,委托周小雨代读一段文字:“真正的荣誉不属于创作者,属于那些愿意在镜头前说出‘我活着’的人。
他们教会我们,平凡本身即是史诗。”
台下掌声雷动。
而在千里之外的绵阳工地板房里,赵建国正和儿子一起吃饭。
电视上重播颁奖画面,儿子忽然说:“爸,你也是英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