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年,也就是曲女城大会的前一年,唐朝大军压境,高昌王忧虑而死。
他的儿子和高昌的臣子全被押到了长安,高昌最终变成了大唐的西州,大唐在那里设置了统管西域的安西都护府。
玄奘一方面为高昌王的死感到悲哀,但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在大唐的盛世国力的威慑下,以天可汗的臣民身份,自由选择归国的路线,而不用担心太多的政治阻碍了。
玄奘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出发向东边的帕米尔高原前进,途径几个国家,玄奘又进入了一片山区,来到了帕米尔高原上最大的帕米尔河边,玄奘说它“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
经过几个山区国家,玄奘预备去一趟疏勒。
不料途中碰到一批山贼,在混乱之中,那头负责载运经典、佛像的大象落水而死。
他只好派人前往疏勒等地访抄经本。
有一个叫利涉的西域僧人在去唐朝游学的途中与归国的玄奘相遇,就拜玄奘为师,成为玄奘的高足之一。
马上就要回国了,玄奘心吵开始为当初偷渡出境之事感到担忧,另外,运送经书的大象死了,他也需要政府的帮助。
于是,玄奘最终决定先上表皇帝,向太宗解释当年犯禁的苦衷,及出关后一路西行的感慨,还写道:“为所将大象溺死,经本众多,未得鞍乘,以是少(稍)停,不获奔驰早谒轩陛(无法早日见到皇上),无任延仰之至。”
玄奘将信托由高昌人马玄智送往长安,自己则留在阗开讲经论,等待回音。
七八个月之后,马玄智从京城带来了太宗的敕书,上面写道:“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
太宗还通令于阗以东各国沿路护送,敦煌的地方官前去迎接。
玄奘大喜,一颗忐忑的心犹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迫不及待地整装上路,就连寻觅佛典的人尚未归返也顾不得了。
玄奘从于阗王城东行三百余里至古战场,再东行三十余里至媲摩城。
往东便进入流沙之地。
大流沙中根本没有路迹可循,只有一些遗骨散乱地分布着,四顾茫茫,难分东西,定力不足很可能就会精神错乱。
玄奘一行人终于来到古月氏地,最后行至鄯善。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年底,玄奘辗转到达唐境,敦煌官员准备了人力鞍承,恭迎玄奘。
来到沙州,他再度上表给太宗,当时太宗在东都洛阳,准备亲率大军远往高丽。
玄奘得知太宗即将亲征高丽,便快马加鞭地赶路,怕晚了就不知道何时能谒见圣上。
一直赶到长安西南三十里处的一个通往京城的运河码头,看到正好有船待发,玄奘一行将所有行李搬上船,向京城急驶。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的正月,玄奘终于回到了长安。
筹划接待的官员根本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到达,准备工作还没完成,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归来的消息早已经在长安城街上四处流传了。
当玄奘一行到达时,整个码头人山人海,善男信女们争向船上的玄奘敬礼,挤得玄奘压根儿没法下船,索性当晚就在船上过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