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特赐帛三百匹,用于造船;门下省虽未正式批复民生坊,但亦未否决,仅批“交由地方酌情施行”
;而最关键的一步??监察御史崔?已奉命出京,前往登州巡查。
局势逆转。
宇文融当即启程,星夜兼程,直抵蓬莱。
甫入城门,便见百姓夹道观望,神色复杂。
有人低声议论:“听说新刺史来了,要给我们造船打倭寇……”
“真的假的?王通判说他是贪官,来这儿骗钱的……”
宇文融不理喧哗,径赴州衙。
王崇俭早已候于厅前,身穿绿袍,面带倨傲,拱手却不跪迎,冷冷道:“宇文大人虽有圣命,然本官乃朝廷派驻监察之员,依法执事,李元济确有聚众之嫌,现已收押,待查实后再行发落。”
宇文融微笑还礼:“通判执法严明,令人敬佩。
然李某乃本官幕僚,涉嫌何事,还请明示案卷,以便协同审理。”
王崇俭冷哼:“案卷涉密,不便出示。
况且大人尚未交接印信,无权过问政务。”
宇文融目光陡然一凛,声音转冷:“本官持有圣旨、鱼袋、敕牒三件,奉命‘驰驿赴任’,今日即为正式到任之日。
你拒不交印,阻挠新官履职,可是想抗旨不成?”
话音未落,身后亲随猛然上前,将加盖兵部火印的驿令展开,高声宣读:“奉敕:登州刺史宇文融即日起视事,所有属官须听调遣,违者以军法论处!”
王崇俭脸色煞白,终不敢硬抗,只得命人捧出印信、簿册。
宇文融接过,当堂验讫,随即宣布:“自今日起,登州一切政务,由本官总揽。
李元济一案,经查并无谋逆证据,纯属为民兴利之举,即刻释放,并复其职。”
次日清晨,宇文融亲赴牢狱,亲手为李元济解开枷锁。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第三日,他在州衙门前竖起一面红漆告示板,张贴《海民生计坊筹建公告》,宣布即日起招募渔民入股,每股五十贯,保底年息八分,盈利另分红;同时招募工匠五百名,工期三个月,日薪二百文,包食宿。
公告末尾赫然写着:“凡参与共建者,子孙三代可免徭役,子女读书可入官学。”
全城轰动。
第四日,第一批新罗商船破雾而来,缓缓驶入蓬莱浦。
船首站着金允成,手持宇文融亲笔信函,昂然登岸。
他带来人参千斤、海带五百捆,并当场签署第一笔交易合同。
第五日,崔?御史抵达登州,查访民间,目睹民生坊工地热火朝天,渔民踊跃报名,港口初具规模,不禁抚须叹道:“宇文融果非常人,贬而不坠其志,逆势而开新局,真乃国之栋梁也。”
随即写下奏章,极言登州新政可行,建议朝廷追认机构建制。
消息传回长安,裴光庭摔碎茶盏,怒斥:“此獠竟借民生之名,行割据之实!”
张岱却静坐窗下,望着庭院落叶,悠悠道:“他走的不是官路,是商路;争的不是今日权柄,是明日财源。
海路一旦打通,赋税自生,兵饷自足,民心自附……那时,我们手中的盐引,还能值几何?”
窗外秋雨淅沥,打湿了满庭黄叶,也悄然洗刷着帝国权力的版图。
而在登州海岸,第一座木质栈桥已延伸入海。
晨光中,宇文融独立桥头,望向茫茫渤海,海风鼓荡衣袍,猎猎作响。
身后,是逐渐苏醒的港口,是忙碌的人群,是正在崛起的希望。
他知道,风暴还未结束,但潮水已经开始上涨。
鱼已入网,只待潮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