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三铢钱太轻,周边是平的,没有廓,盗铸者经常从三铢钱的背面磨下铜屑,再用来铸钱。
三铢钱只发行了一年的时间,到元狩五年(前118年)就无法再维持了。
元鼎二年(前115年),在一些大臣的建议下,汉武帝又颁下诏令铸造“赤仄钱”
。
赤仄钱又名“赤侧钱”
,其廓是用赤铜铸的。
一枚赤仄钱当五铢钱五枚。
凡是交纳算赋、口赋,必须得用赤仄钱。
汉武帝希望靠铸造难度大的赤仄钱来杜绝伪钱。
同时,这无疑又是敛钱的方法之一。
赤仄钱发行后,逐渐取代了白金币,人们非常喜欢储存赤仄钱。
为了维护白金币的信誉,官府曾经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可是收效甚微。
第二年,汉武帝不得不宣布废止白金币。
不仅如此,如果赤仄钱大量发行,必然贬值。
按规定一枚赤仄钱当5枚五铢钱,但发行不久就兑换不了5枚,有时兑换4枚,有时仅能兑换3枚。
而且各地区、各时期的兑换比值也不完全一样。
赤仄钱的发行造成了币制的更大混乱。
这样就迫使汉武帝不得不采取新的行动,以遏制混乱。
否则,币制改革不但不能解决财政危机,还将使眼下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于是,汉武帝总结百余年货币改制的经验教训,终于认识到,如果要真正禁止盗铸货币,保证货币的质量,确保货币的正常流通,就必须完全由中央垄断货币的铸造和发行。
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采用大农丞桑弘羊的建议,下令:
第一,取消郡国铸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指定上林苑水衡都尉所辖的钟官、技巧、辨铜三官分别掌管鼓铸、刻范和原料,统一铸造货币。
第二,新铸造的货币重五铢,文曰五铢,“重如其文”
;因为五铢钱是由上林三官所铸,故而称为“上林钱”
或“三官钱”
;三官钱是全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非三官钱不得流通。
第三,郡国所有的旧币一律作废销毁,将铸钱的铜输入三官。
此次币制的改革,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将铸币权完全集中到中央。
这样做的结果,一是政府把全国各地的铜材收归中央,堵塞了盗铸的材料来源;二是三官钱的名义重量与实际重量完全一致,盗铸无厚利可图;三是钱币制作技术高,质量好,私人没有能力盗铸。
从此以后,盗铸的风气大为减少,朝廷基本上能够控制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最终,这次币制改革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对富商大贾、豪强等私铸钱币斗争的胜利。
货币的统一、货币的稳定,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所铸的五铢钱,一直流通到隋王朝,七百年不废。
据史书记载,从汉武帝统一币制起到西汉末年,西汉政府总共铸造了280亿枚五铢钱。
五铢钱制大体上是用于稳定和巩固货币市场的,这种方孔圆廓的五铢钱在七百年时间内,成为中国大地上的主要流通货币,也为帝王提出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和教训。
汉武帝所进行的统一货币、盐铁专卖等经济改革措施都已经初见成效,有的措施正在深化完善,财政形势大有好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