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设置内廷秘书机构(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汉武帝并不自理,由随侍左右的加官代为批阅,顾问应对,审议平议,献可替否,盖玺称制,关通内外。

可是,汉武帝游宴后庭,特别到晚年,精力衰退,平日懒得去处理奏章的听政处听尚书奏事,而侍中、尚书令诸官其初都由士人担任,不能随入后宫;更重要的是,士人虽担任内臣但生活仍在宫外,仍旧很容易与外廷公卿交结,而且尚书视事一旦长久,又能获得客观性,并从天子处取得一定的独立性,汉武帝也不能放心。

于是,他在内廷另立与尚书平行的机构,选用可以出入后宫且生活在宫中的宦官执行尚书职务,称为中书。

主署长官为中书谒者令,省称中书令。

中书与尚书职任相同,完全是汉武帝由于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而构筑的叠床架屋的官职,不过中书比尚书更近天子且用阉臣罢了。

中书、尚书权力很大,基本上总揽政务,进而足以擅断朝政。

当时规定所有上书都写成正副两本,领尚书者先开启副本,并有权摒弃不奏。

汉武帝不加官丞相,使之不得入禁中,于是丞相及其统领的外廷被撇在一边,有名无实,形同虚设。

中书、尚书机构的建立,内朝制度的形成健全,在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使汉代国家权力机构明确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权力系统构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权力框架。

其中,宰相制是骨干,中书、尚书制是中枢;外朝是形式,是较机械、被动的,内朝是精髓,是较灵活、主动的。

内外形神结合,核心是皇权,汉武帝是中枢神经的总司令、权力来源。

而以巩固、维护、伸张、强化皇权为中心为主题的皇权与相权、内朝与外朝的矛盾和斗争,演化成了汉武帝一代封建政治斗争史的主要场面。

与外廷相比,内朝是比较容易控制的。

构成内朝的官职原多卑微,加重职权后秩仍低于公卿,中书、尚书令、丞、仆射不过千石、六百石。

又在天子周围,中书更与天子日常生活接近,若有问题亦较易发现。

天子宾客式的幕僚,似乎还带有临时性、权宜性,全凭天子一时之召用。

加官则系于天子一身,具有不稳定性。

而中书,到汉元帝时,萧望之还不承认它的合法性,提出:“汉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

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

由此可见,内朝完全是皇权的附着物、衍生物。

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自然能将其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玩弄于股掌之中。

内朝制度是汉武帝在后庭总揽政治,进一步削弱外朝侵夺相权的工具。

但丞相及外廷,名义上终究是合法的政府,仍可行政。

内外廷的意见不一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汉武帝每令严助、吾丘寿王、朱买臣、主父偃等内朝臣诘难罢诎丞相大臣,内臣也经常利用亲近机要的地位打击外廷大臣以谋权利,丞相刘屈就是遭到内者令郭穰的告发而陷杀身之祸的。

自内朝制度形成和健全后,汉武帝再也不需要如对田蚡那样亲自出面与宰相争权了。

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完全可以采取隐蔽的非正式的形式。

汉武帝可以在后庭君临内外,导演外朝与内朝的倾轧斗争,操纵政治,伸张皇帝意志。

也就是说,皇权在对相权的斗争中,有了绝对的主动权,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宰相政府系统受到很大的牵制和削弱,不但不能充分正常地发挥行政效能,而且常处在内朝的巨大压迫之下,处在皇权威胁的阴影之下。

于是,外朝日益减少其独立性,增加了对皇权的依附性。

丞相要想成为真宰相,必须入侍禁中,进入内朝,这就养成了宰相内惧皇权奴仆的一种复杂性格。

汉武帝将处理政务的实权由外朝转移到自己直接控制的内朝,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穿书之皇后总想欺负朕神秘支配者超神大掌教联盟之从妖姬辅助开始带着满级帐号闯异界儿子,请给爸爸指条明路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绝品神医混都市穿成男团女经纪人,我带飞小鲜肉我的萌妃是大佬全球轮回之我锤爆了全世界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某剑魂的无限之旅学渣被家访,老爹竟是文坛巨佬太古剑尊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修仙道无境小心,前方高能超品修仙小农民一人之开始的道爷夫君位极人臣后什么都会的仁王君撼宙帝尊足球豪门开局就是死亡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