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十四章 赵龙文的观察与感悟(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源头上而言,也可以说是国事毁于高级参谋。

尤其是陈诚主导的抗战胜利后的部队编遣,导致很多军人因此而失业,士兵解甲归田后生计堪忧,所以有一些被编遣的部队就曾跑到南京中山陵哭陵抗议,东北的情形亦然。

曾在第五军做参谋处长的罗友伦认为,假如不匆促整编,而把部队统统维持到局面稳定之后,甚至把他们充实起来,情势尚不至于急剧恶化。

但他亦坦陈,那时军队的经费很有限,政府财力负荷不了,真是左右为难。

实际上这种情形正是考验幕僚智力、经验的时候。

裁减军队、与民生息这是对的,可是这些将领都是抗战有功之臣,将他们安插到后备军官团吃饭就算完事,殊为简单化,再说执行过程也太过仓促,好像在丢包袱一样,陈诚对此十分积极,行事又过于冲动,埋下祸根不浅。

这种事情需要顶级幕僚海涵地负的心胸,因为不可能没有更为妥帖的办法,只看如何运用智慧去实施转圜。

何应钦和陈诚,是蒋介石的左右手。

但他二人,各有各的脾气,各有各的心思。

何应钦持重稳妥,波澜不惊;陈辞修激扬冲动,意气凌云。

前者缺点是迟缓畏缩,后者不足是躁进欠周。

事后检讨他二人在此时的幕僚策划案,各有各的帮衬,形成针尖麦芒般的指责。

他两位和蒋介石的关系,也有马王爷三只眼的倔犟,并非一味地唯命是从。

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关系,是在北伐末期就有裂痕。

但尚能摆在桌面上,即令丑话,也说在明处。

因为下野的复职事,蒋介石找来何应钦的同乡李仲公,让他传话:“你告诉敬之,他没有我,不能成事;我没有他,照样可以成功。”

(《万耀煌口述回忆录》164页)

陈诚呢,退台之初,为了成立革命实践研究院,寻找院址一事,多位大员与会。

蒋介石恳切地问:有没有房屋可用?“陈诚拿一张纸在手中,折来折去,睬也不睬。

蒋介石难堪极了,林蔚看下不了台,连忙说:再想办法、再想办法……”

(同前书,329页)

高级幕僚未能将智慧协调到浑然天成的地步,导致大局逆转,当然是战史上莫大的遗憾。

白崇禧的东北战略

白崇禧号小诸葛,但他的幕僚中颇多地工人员,在最后关头起作用,反戈一击,使其猝不及防。

这时,他一点也不“小诸葛”

了,这真是智能有时而穷的极佳写照。

陈恭澍《英雄无名》中回忆白崇禧和蒋介石的矛盾导致战略的实施受阻,双方的肚皮官司将稳妥可行的战略大打折扣。

他们励志班训练中,请到班上讲过课的都是大人物和名学者,有一次也就请来了白崇禧。

陈氏说,白崇禧将军以国防部长身份对在训学员讲话,竟然对以往以及当前若干军事措施毫不掩饰地加以抨击,学员们听了暗自讶异不已,当场也听不懂他的弦外之音何在。

不过,即便是与参谋总长有任何见解上的不同,都不应该在一群纯洁的青年军官面前,作暴露性的发泄,使他们隐约觉出当时高层的矛盾在激化。

白崇禧与东北战略,名作家白先勇《父亲的憾恨》一文认为,1945年初夏的四平之战,白崇禧前往前线督促杜聿明所部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三天内攻下四平街,并继续进攻长春、永吉。

白氏战略乃是建议蒋介石不顾一切,乘胜追击,拿下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等城。

此时新一军已抵达松花江北岸,距离哈尔滨不足一百公里。

但此时马歇尔正代表美国政府在南京调停。

而蒋介石基于国内外种种复杂因素,遂将白崇禧这一关键的重大谋划搁置……导致战局从此逆转,对方整军反扑,噬脐莫及。

一个在大战的前夕及战争进行中得出的关键战略,其可行性只在瞬间有效,倘若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导致坐失良机,则再好的战略都会付诸东流。

东北以其战略上的超乎寻常的重要性,关涉到美苏之间的势力竞争。

于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并非能人匮乏,也不是没有上好的战略家,所缺少的只是这种战略实施的轨道,掣肘的因素太多,加上雅尔塔密约美国人自以为聪明,结果给人算计,如意算盘变成尾大不掉。

于是国军的战略受到美国战略的笼罩和制约,在剑拔弩张的环境中,一处失算,处处丢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息桐我在聊天群模拟长生路女配修仙要佛系LOL之战神崛起恶毒女配在修仙大佬坟头蹦我能制造副本嫁金钗福气农女有空间儒道至圣被迫饲养疯批奶狗后,我真香了医判黄泉过阴人全球巨星从龙套开始我真的不想吃软饭娱乐大忽悠全民进化时代我,女扮男装,职业当爹网游之全球问道出狱后,首富老公逼我生三胎华娱从奥运冠军退役开始永续之镜诸天之从新做人造化图斗罗之我的无敌罗三炮我在大明养生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