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抗战后期,蒋纬国有一条情报线。
当时他是装甲兵司令部代表,负责远征军从印度、缅甸退回的车辆、伤兵收容在上海,并负责车辆翻修。
此前,陇海铁路沿线的洪帮弟兄,他们都很尊敬蒋纬国,纬国作为可靠的中转,把汤恩伯的战地情报送到西安交给胡宗南。
装甲兵投入战斗时,包括通信、炮弹、油料、战车、皮带、引擎等,他都事无巨细,予以指点,交给汤恩伯部队使用。
战车第一团里面有个排长,他是一个标准的好干部,在淞沪作战时,他就要去暗杀汤恩伯,他的战车有一门炮、三顶机枪,其中高射机枪也可以平射。
他带着部队预备往里冲,纬国派两个兵把他抱住。
这人武功底子好,寻常人难以钳制。
其实这两个兵是纬国早就派到他身边的,已经监视他三年了,直到他攻打汤恩伯总部时才把他抓住。
他在临刑前问纬国,“副司令,你怎么知道我是间谍,你讲清楚,我死也瞑目。”
纬国说,“你实在是一个标准的好干部。
可是你好到了不尽情理的程度,我就开始怀疑,我盯了你三年,没想到你这么沉得住气。”
蒋纬国从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毕业后,多方强调部队的教育课程,长期致力于创立完整的军事教育体系。
他在国防部第三厅工作时,颇觉投置闲散。
因为一些重要的战略都是上级直接掌握,他们不大用幕僚,这件事他的感触很深,他分析其中的症结,工作人员虽然是专业幕僚,但是厅长副厅长都不受重用,一般都是参谋次长掌握业务,而次长又不过是给参谋总长传令而已。
这种分工体制问题多多。
居高位者掉以轻心,忽略幕僚工作的性质,专业幕僚异化成待遇极高的传令官,久而久之,参谋本部的策划指挥能力就会退化。
蒋纬国在担任陆军指挥参谋大学的校长时,本来蒋介石想把编排课程的事情交给一个人,不料三次教育计划,这个人都写不成文,后来改由蒋纬国和于国权来做,蒋介石看了很满意,于、蒋二人的野战修养较全面深入,两人互相补充发展成完善的方案。
纬国认为战略教育的目的在于展开将领的心胸和视野,有的学员只会搬弄条文,思考严重缺位,纬国就问他们,你们没学过,要从哪里学?他们说,老师教啊!
纬国又问,老师从哪里学?他们答:老师的老师啊。
纬国又说老师的老师的老师怎么办呢?……甚至更早的人孙子、孙武的兵法又是从哪里学呢?总是要有第一人来开创的嘛。
他用诱导法来使学员开窍,打开他们屏蔽的思路,最后他把中外大军统帅处理战事的条文拿出来对比,强调学员也有和大军统帅类似的思维,结果这些人大受鼓舞,渐增自信。
纬国还特别注意山地战术训练,他的山地战术观念走出了传统参谋作业的格式,深入到战术思想的灌输和运用,学员感到耳目一新。
他说欧美尤其是西欧的地形都是窝形状,山脊较缓,可堪利用;而中国的山较为挺拔陡峻,无法将西方的山地套用。
他既研究进攻也研究防御,以及怎样发挥强势的火力。
另外他讲授战术的纵深,在步兵营的后面就是炮兵的阵地以及预备队,一旦突破敌营,即完成战术的贯穿,取得阵地后部队不能离开,要撑住突入口的两边,不让突入口合拢,以便让第二拨的部队超越进去一直抵达核心。
所以他的讲授是从攻击、防御、撤退等方面教起,务使学员知其所以然,并且学会如何策划攻击与防御,尤其要使幕僚人员打消硬拼的、伤亡很大的旧有观念。
蒋介石规定石祖黄每周都要去见他一次,专谈装甲兵的事情,因为要培养装甲兵,须托综合之力来培养,不能单靠军事。
纬国说:“当时父亲对装甲兵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是石祖黄对装甲兵却是一无所知,父亲问不出所以然来,非常着急,所以就借着我回家的机会问我有关装甲兵的问题。
我这个装甲兵是土透土透的,我在部队里不声不响,就是不要让他们认为我喝了几杯洋水之后,就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我也不会假传圣旨。
我在装甲兵里面谨守本分,但是装甲兵有任何缺点,我都会向父亲报告。
父亲再交给陆军总部,由陆军总部加以改进。
总之,像石祖黄这样不懂装甲兵的人来指挥装甲兵是不行的。”
气度左右格局
在纬国内心,军队应为中华民族锐利的意志体现,应成为守护民族利益的后盾,成为卫护民族尊严的长剑。
纬国的行事准则,隐然是要恢复中华武士英雄男儿的尊严与荣耀。
纬国曾两次挨打,两次被要求换抢,事出滑稽,带有一点惊险。
纬国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经因为维护中国人的形象,孤身反击德国壮汉的围攻。
因他的胆力、气力、毅力,这些打他的德国青年后来都和他成了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