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次革命后的军政府时代,当孙先生、胡汉民移往上海后,马君武等留广东,以译西书、饲家禽过日子。
1919年9月,马君武致胡汉民函件:达尔文《物种起源》译成已久,无资付印,在此兼养洋牛,费去三千元,无利可获,养鸡十余只,连日为硕鼠偷其四五,昨夕夜深闻鸡呼救,点灯视之,又少一只……
胡汉民复马君武函,则全用他并不擅长的白话文字,像书法中的童体,颇有稚趣:来信和大作收到,仲恺、执信都欢迎到了不得,现第三期业已交去,你的大作只好留在第四期……可怜现在社会,难道哪一个不怕米贵,但是民食问题都还没有人想办法解决……你又是一个喜欢研究进化论的人,我唯有祷祝你加工竣稿出版,大家就有好书看了……
马君武,1916年7月30日代表孙中山会长在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欢送国会议员大会上作演说,他分几方面阐述:
阐述了孙先生的铁道思想实行的主要障碍;出口、进口贸易的多寡受交通制约的关系;五年来铁道建设所受北洋官僚的压制,债务转嫁人民头上的祸端;孙先生寄望于国会种种……
全文仅八九百字,头头是道,援笔成文,具立言不朽之意。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
但是昏头昏脑的梁启超却对北京的《晨报》说,孙中山“为目的而不择手段”
,因而“无从判断他的真正价值”
。
梁启超此类人,气质心胸,实难及中山之万一。
中山先生伟大,量如沧海,陈炯明等欲叛变,其迹甚明,多人告之,先生不以为然。
认为陈氏必不至于此。
至炮轰观音山后,先生对其重新接纳的条件,仅仅是一纸悔过书。
而陈氏犹骄悍作态,最后成为孤家寡人。
辛亥革命后,先生自海外归来,抵达香港,胡汉民、廖仲恺迎接;旋之沪,陈其美、黄兴来迎,商建政府,举先生为总统。
章太炎放话说:若举总统,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以德则汪精卫。
同志多指其妄言。
章氏又撰口号:革命军兴,革命党消。
盖章以革命名宿自居,耻不获闻大计,其在东京破坏军器密输之举,党未深罪之,章氏仍不自安,阴怀异志。
立宪派阳逢迎之,太炎暗喜,辄为他人操戈。
如太炎者,未老而已糊涂,老顽童顽劣之气不改,甚而越聚越深。
马君武说:总理的思想很高超,而这种思想的得来,完全由于他的努力读书。
他可以说是手不释卷的人,医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尤其喜欢看战史。
中国战史中,他很钦佩李秀成解南京之围那一段。
李秀成用兵打杭州,一路扫过去,势如破竹,再由杭州打回南京,终于解了南京之围(《马君武文集》,474页)。
他看过的名著,大部分送给身边追随的助手,马君武就得到他很多的书籍,很珍贵地藏在上海吴淞家里,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连他学生时代积累到后来的藏书,通通挨烧了。
同盟会会章的起草人,是马君武、陈天华、汪精卫三人。
中山先生在南京就职期间,气氛热烈,他身边投效革命的年轻人很多。
像马君武等,刚从欧洲回来,赶到武昌城下亲冒矢石,又赶到上海欢迎孙先生,再转南京出席会议。
“正是三十年华,英气蓬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