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甚至在我去巴黎之前,布洛伊尔就跟我谈过一个癔症病例。
在1880年到1882年之间,他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对她进行了治疗,这种方法使他得以对于癔症症状的起因和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而这时,让内的著作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布洛伊尔反复向我读了病历的片断。
我当时有一种印象:他所叙述的情况比以前的任何观察都更接近于对神经症的理解。
当我到达巴黎时,我决定把这些发现告诉沙可,我也确实告诉了他。
可是这位权威人物对我关于这个问题的概述并不感兴趣,我也就再也没提此事,任其淡忘。
回到维也纳,我再次转到布洛伊尔的观察结果上,让他更详细地向我述说此事。
原来病人是一个受过相当好的教育并且很有才华的少女,她是在护理父亲时得了这种病的。
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当布洛伊尔接诊这个病人时,他仔细研究了病人以往的病例,表明她经常处于一种**性麻痹、抑制和精神错乱的复杂状态之中。
一次偶然的观察使她以前的医生发现,如果诱使她说出当时支配她的情感性幻觉,那么她的这些意识模糊状态便可以消除。
从这个发现中,布洛伊尔得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他设法使她进入深度催眠状态,每次都让她讲出压抑她思想的是什么东西。
用这种方法把她的压抑性情绪混乱的发作克服以后,再用同样的程序来消除她的抑制和身体失调。
在觉醒状态中,这个姑娘和其他病人一样,对自己的症状起因说不出多少情况,而且也发现不了这些症状和她自己的生活经历之间的任何联系。
在催眠状态中,她马上能发现这一缺失的联系。
原来,她的所有症状都可追溯到护理父亲时经历过的一些使之激动的事件中去。
也就是说,她的症状具有意义,是那些令人激动的情境的残留印象或潜意识回想(reminisces,亦译“记忆恢复”
)。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发现,她守护在父亲病床前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某种不得不压抑的思想或冲动。
于是代之而起便出现了后来的这种症状作为替代物呈现出来。
但通常这种症状并非个别“精神创伤”
场面的沉淀物,而是许多类似情境累积的结果。
当病人在催眠状态中,以幻觉的形式将类似这样的一个情景从头到尾重新回忆一遍,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她当时的情绪和最初被压抑的心理活动自由地表达出来,那么,这种症状便消除而不再复发。
通过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布洛伊尔成功地消除了她的全部症状。
病人康复了,而且一直很好。
事实上,她已能胜任重要的工作。
但是在这种催眠治疗的最后阶段,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
对此,布洛伊尔从不给我指出。
而且我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把这个在我看来非常珍贵的发现长期秘藏起来,而不把它贡献出来以丰富科学事业。
然而,最紧迫的问题是:是否可能从他在单一病例上所发现的东西之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来。
在我看来,他所发现的东西的那种状态具有如此基本的性质,只要能证明在一个人身上发生过,那么我相信它肯定也会出现在每一个癔症患者身上。
但是,这个问题只能靠经验来决定。
因此,我开始用我的病人重复布洛伊尔的研究。
最后,尤其是在我1889年拜访了伯恩海姆、在他告诉我催眠暗示的局限性以后,我专攻此事,其他什么也没干。
经过几年的观察,我发现,他的研究成果在每一个容易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身上总是能够得到验证。
这时,在我使用类似于他所用的观察形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材料之后,我向他建议,我们应该合作出版一本著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