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必须铭记克劳德·伯纳德[255]给实验生理学家们提出的忠告:“travaillereue”
,也就是说,仍必须像动物一样地耐劳且不计较工作的得失。
如果遵照这一忠告,那么分析工作就不那么艰难了。
梦的解释往往不是通过一次分析就能完成的。
在对一个梦进行一系列联想后,我们经常感到精疲力竭,因而在当天对这个梦的分析就很难再有进展。
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暂时中断分析,过些天再重新开始,于是我们就有可能注意到梦的另外一些内容,并由此达到梦念的另一个层次。
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分段”
释梦法。
对于从事释梦工作的初学者而言,当他对一个梦做出了全面的解释时,即他解释既有意义、又连贯且理解了梦的内容的每一成分时,要使他相信他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同一个梦也可以做出另外的解释,即所谓“多重解释”
,对此他却未加注意。
要理解潜意识思想线索的丰富性确属不易,所有这些思想都在我们的心灵中积极活动着以求得以表现。
而要理解梦的工作的机敏,它往往用同一表现形式来表达多种意义,更非易事——就像童话中那个小裁缝一拍打死七个苍蝇那样。
读者也许会责备我在释梦过程中介入太多不必要的机敏,但有过释梦亲身体验的人一定会对此深有感触。
[参见第297页以下注]另一方面[256],我不能证实首先由西尔伯勒[1914,第二篇第五章]提出的一种观点,即认为所有的梦(或大多数梦,或某些类型的梦)都需要两种不同解释,而且两种解释之间具有某种固定的关系。
西尔伯勒把这两种解释之一称为“精神分析”
解释,它赋予梦以某种意义,而且通常是童年期性欲意义;另一种解释更为重要,被称为“神秘”
解释,它揭示的是更严肃更深刻的思想,梦的工作正由此取材。
西尔伯勒并未通过对大量梦例进行这两种解释以为他的观点提供证据。
我必须对此加以反对,这个所谓的事实是不存在的。
不管他怎么说,大多数梦并不需要“多重解释”
,而且也无法做出神秘的解释。
和近年来提出的其他许多理论一样,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即西尔伯勒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某种目的的影响,它试图掩盖梦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并分散我们对梦的本能根源的注意。
在某些梦例中,我能够证实西尔伯勒的论断,但分析表明,在这些梦例中,梦的工作面临着一个问题,即把清醒生活中一系列高度抽象的思想转变成梦,而这样的思想是无法给予任何直接表现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梦的工作便抓住另一组与这些抽象思想关系松散的理智材料(通常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从而能够较容易地加以表现。
对于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梦,梦者可以轻易地给出其抽象解释;但对于插入材料的正确解释,只有依靠我们现已熟悉的技术方法才能获得。
[257]
关于是否每个梦都可以进行解释,我们必须给予否定的回答。
[258]切记,在对一个梦进行解释时,我们会受到造成梦的伪装的精神力量的对抗。
于是问题就变成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即我们的理智兴趣、自制能力、心理知识以及释梦经验等能否战胜内心的抵抗。
解释工作总能获得某种程度的进展,足以使我们相信,梦是具有某种意义的结构,并由此窥见其意义是什么。
经常地,紧接着发生的第二个梦证实了我们对前一个梦的试探性解释并使之深入一步。
持续数周乃至数月的一组梦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因此必须做出相互关联的解释[参见第193页和第362页]。
就两个相互连贯的梦而言,一个梦的中心主题往往是另一个梦的边缘成分,反之亦然,因而这两个梦的解释也是相互补充的。
我已给出若干例证表明,同一个晚上所做的不同的梦,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参见第333页以下]。
即使在最彻底解释的梦中,往往也会留下一段晦涩之处,这是因为,在解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处有一个难解的梦念丛(atanglehts),它也无助于我们对梦的内容的理解。
这就是梦的关键点,梦由此伸向未知的深处[参见第111页注]。
我们由分析而知的梦念,在性质上是没有止境的;它们必然在各个方向上分枝展开,进入我们思想世界的错综之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