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最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一群人坐在地上。
心灵在睡眠时接受的外部刺激有一种性质,既熟悉又模糊。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形成幻觉。
因为人们的记忆意象或多或少,都是由印象引起,而且也正是通过这些记忆意象,印象才获得其心理价值。
至于与意象相关的众多记忆群中,哪一组会被唤起,以及在各种可能的联想中,哪一种联想联系会发生作用——这些问题,根据斯图吕贝尔的理论,也是不定的,并且完全由心灵进行任意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方面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无法再遵循决定梦形成的规律法则,并且,我们由此也不再去追问是否还有其他决定梦者根据感官印象引起的幻觉对梦进行解释的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会怀疑,影响睡者的感官刺激在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很小的作用,而其他因素决定了在他梦中将要出现的记忆意象的选择。
实际上,我们观察一下默里的实验性的梦(正因为如此,我已详细地说过这些梦),我们将禁不住会说,这个实验实际上说明了梦的一个元素的来源,而梦的其他内容则太具独立自足性(selt-ed),并在细节上太确定,以致不能仅靠与从外界引进的实验性的成分相适应得到解释。
的确,人们开始怀疑幻觉理论和外界印象的力量能形成梦这件事,尤其是当人们发现在梦中这些印象是那么奇特和解释起来那么牵强。
于是西蒙(Simon,1888)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梦,在梦中他见到一些巨人坐在桌子旁,而且可以听到他们嘴巴一动一动地嚼东西时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
他醒来才知道,那是一匹马从窗前跑过时马蹄的有节奏的响声。
马蹄的声音可以让人联想到一组与《格列佛游记》有关的记忆,如巨人国和慧驷国。
当然,这是在没有梦者帮助的情况下我的一种大胆解释。
类似这种很不常见的一组记忆的选择是由动机导致的,而不是仅由外部刺激造成的,难道这不可能吗?[26]
无论有何种反对意见,我们必须承认,客观刺激在引起梦中的作用仍是不可否认的。
如果这些刺激无论从性质上或从频率上显得不够充分,不足以解释所有梦意象的现象,我们就须去寻找与它们在运作上相似的其他来源。
我不能说出从何时产生了把内部(主观)感觉刺激同外部感觉刺激相提并论一起考虑的想法。
但实际上在讨论梦的起源方面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而且还比较明确。
冯特(1874,第657页)说:“我相信,主观的视觉和听觉在梦的幻觉的形成中还起了一个很基本的作用。
梦中幻象是由我们所熟悉的主观视觉与听觉形成的。
这些感觉在清醒状态中是无形的,但当我们视野变得黑暗时就能显示出来了,耳中铃铃或嗡嗡的声音也同样如此。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视网膜的主观兴奋。
正是以这种方法才能解释梦能魔幻般地在眼前出现大量相似或相同事物的明显倾向。
我们看到眼前有无数只鸟,或蝴蝶、鱼、五颜六色的甲虫和花等。
在这里,黑暗中的光尘就变成了千奇百怪的幻觉形状,而无数组成它的斑点就构成梦中相同数量分离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由于移动的原因而被看作移动的物体。
这无疑也是梦中最爱展现各种动物形象的基础。
因为这些形式的大量不同种类最容易把自己调整为主观明亮形象所认定的特定形式。”
作为梦中意象的来源,主观感觉刺激不像客观刺激那样,它有不依靠外部机会的明显优点。
只要需要,可以随时提供解释。
但是和客观刺激相比,它也有不足之处,它们在促成梦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不如客观刺激那样容易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到证实,或根本得不到证实。
对主观感觉刺激最主要的有利证据是我们所知道的“入睡前幻觉”
所提供的,或用约翰内斯·缪勒(JohannesMüller,1826)的术语是“幻视现象”
。
这些意象生动,变化迅速,很容易在睡前出现(有些人有这种习惯性),而且在眼睛睁开时仍能保持一段时间。
默里就常有这种情况,并曾对这些情形做过一个十分细心的实验,缪勒在他之前也做过这种实验[同上书,49页以下],证实了它们的联系和它们的带有梦意象的特征。
为了产生这种现象,他说(默里,1878,第59页以下)
一定的精神被动性或注意力的放松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产生出入睡前幻觉,只要处于昏昏欲睡状态一秒钟即可(只要有这种需要的倾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