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精神分析新论004(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整个历史看来,人们对女性气质的性质这个谜一筹莫展——那些戴着象形文字的便帽的头,那些裹着头巾的头和戴着黑色方帽的头,那些戴着假发的头和其他无数不幸的、流淌汗水的人们的头……[115]

你们无可避免地要为此问题而烦恼——这是指你们当中的男人;而对于你们当中的女人来说,却没有这种烦恼——你们自身就是这一问题。

当你们遇到一个人时,你们所作的第一个区分是:

“男人抑或女人?”

并且习惯于以毫不犹豫的确定性进行区分。

在这点上,解剖学与你们有同样的确定性,而且并不比你们更深刻。

男人的性产物,即**及其载体是雄性的;卵巢和含有卵巢的有机体是雌性的。

在两性中,绝对为性功能服务的器官形成了;它们可能起源于相同的(遗传的)性倾向,进而发展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此外,两性的其他器官、体形和组织,都显示了个体性别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稳定,而且它的程度也是可变的;这些就是所谓的第二特征。

其次,科学会告诉你们某种与你们期望相背,并且可能扰乱了你们的情感的事情。

它使你们的注意力转向下述事实:男人性器官的某些部分也会在女人身体上出现,尽管是以一种发育不全的状态出现,反之亦然。

这种观点把上述情况视为双性特征(bisexuallty)的表现[116],仿佛一个个体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而又始终既是男人又是女人——仅仅是某一种性别比另一种性别更明显而已。

然后,我们要求你们熟悉这样一种观点:个体身上男性成分与女性成分相混合的比例,具有相当大的波动性。

然而,除非是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中,因为一个人身上所呈现的只能是一种性产物——或者是卵细胞,或者是精液,所以,你们一定会怀疑上述成分的决定性意义,并推断出构成男性气质(masity)或女性气质(femininity)的东西是解剖学所无法控制的、不为人知的特征。

或许,心理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习惯于把“男性的”

和“女性的”

作为心理品质来使用,并且以同样的方式把双性特征的概念引入心理生活之中。

因此,我们谈到某个人时,无论是男是女,就说他在这个方面表现为男性的,而在另一个方面表现为女性的。

但你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只是对解剖学或习俗的让步。

你们不能给予“男性的”

和“女性的”

这两个概念以任何新的内涵。

这种区别不是心理学上的区别,你们说到“男性的”

时,通常意指“主动的”

;而说到“女性的”

时,通常意指“被动的”

这种关系确实是存在的。

男人的性细胞是积极活动的,它寻找女人的性细胞,而后者即卵子则是静止的,它被动地等待着。

这种基本的性生物体的行为的确是**中性个体行为的原型。

男人为了**目的而追求女人,占有她并穿入她体内。

但就心理学而言,这种说法恰好把男性气质的特征变成为攻击性因素。

但当你们想到,在某些动物中,例如蜘蛛,雌性更强壮而且更具有攻击性,而雄性仅在**这一个行为中才具有主动性时,你们很可能会怀疑你们是否真正有权保持上述说法。

甚至是那些抚育和照料幼儿的功能(我们认为这些功能是女性的优良美德),在动物中也并不总是与雌性相关。

在相当高级的动物中,我们发现两性共同承担着照料幼仔的任务,或甚至由雄性单独承担。

即使在人类**中,你们也很快会看到,把男性的行为与主动性等同,把女性的行为与被动性等同是多么不完善。

母亲对孩子是主动的,哺乳这一行为可以等同地说是母亲给婴儿喂奶或被婴儿吮吸。

你们越脱离狭隘的**领域,这种“重叠性谬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葛先生的一往情深开局签到武当山人仙武帝高门主母穿成豪门女配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邪王嗜宠:无赖小公主上瘾无限灾难生存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外室美妾电竞大神太高冷,想撩!诸世大罗我是大渣男[快穿]从火影开始签到云端的世界I云之星魏武侯电影世界交换师我家野王是国服大佬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王者荣耀:打游戏成世界首富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从四合院开始的旅行邪王宠妃:绝色娘亲腹黑宝贝小白骨我快亏成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