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暮对外宣称,这位学者是因痛失妻女,一心将全部的精力投入研究,失了心,才会对大家重要的成果下手。
可是,想要将成果据为己有的贪欲也好,对妻女深沉真切的爱欲也好……看似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彼此催生,互为理由,才促成这一悲惨的后果。
悲惨吗?也未必。
也许对他个人而言的确是足够悲惨的命运。
不过,这个基地里塞满了残破不堪的灵魂,并不在意这单一个体能改变什么。
可他的确对我的朋友造成影响。
我听他说这些话时,他仍难以掩饰自己话语中的激动与急切。
爱,贪婪——也许是可以被合称为贪欲的。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词才是完整的。
这种完整性,包括狭义与广义,具象与抽象。
暮告诉我,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爱欲可以被这样理解:特指对感官的贪恋,如色、声、香、味、触,其核心是对愉悦的黏着。
也就是说,爱欲正是三毒之中,贪欲的一种体现。
贪欲则更为广义,涵盖对一切存在的贪求,包括物质、精神,甚至「存在本身」的执着。
在十二因缘中,对爱的渴求被视为轮回的根本动力,也是「苦」的直接因。
也就是说,它们均以「执着」为本质,属于「贪」的范畴;皆以「无明」为根源,导致众生陷入轮回。
听闻朋友的说法,我强撑着一把老骨头,按照我的理解展开了深入的探索。
果然方向对了,效率便得以提升。
我急于写下我心之所想,便不将原始资料再次展开。
我发现,爱欲本义是「染色」,强调心被外境染着;贪欲本义是「焦渴」,比喻欲望如干渴者求水般无止境。
上座部佛教更强调贪欲作为轮回根源,即十二因缘中的第八支;大乘佛教则细分贪的类型,将爱欲视为感官贪,而贪欲上升为对「法」,也就是「现象」的执着。
一切欲望的本质都是「苦」。
无论是感官之爱还是广义贪求,皆源于「无明」导致的「我执」,是自我的幻觉。
这种根本共性使二者在修行对治中被统摄于「断贪」的范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简言之,爱欲与贪欲的混淆源于欲望本质的共性,但二者的差异在于执着对象与层次。
欲界执感官,色界执清净,无色界执空寂。
对治感官贪需修「不净观」或「离欲」;对治深层贪执需彻悟「无我」与「缘起」。
也就是说,行断、离、灭,并非层层递进的关系。
那位老朋友从那个世界,传达给我的讯息过于有限,我今日方才明悟。
至少,断与离并不需要讲求先后顺序。
兴许,灭正是这二者的结合。
行灭者,出于三界。
这大胆的猜想,不禁让暮也感到一丝震撼。
他甚至说,灭兴许是一种超越断与离的、比这二者更彻底的、智慧的直接作用。
「毕竟三界本质是众生不同层次的贪着。
也许真正的解脱并非逃到某个更好的世界,而是连脱离三界的念头也放下。
即心经所言,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他这样说。
每一个字,我都记忆犹新。
如此一来,我们便破解了史料中留下的另一个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