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万一有人举报,轻则封设备,重则……”
“重则怎样?”
王曜打断她,声音很轻,“重则我们被抓走?可如果我们连一次真实的证明都不敢做,那才是真正的死刑。”
没有人再说话。
三天后,一辆改装过的白色厢式货车驶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的一所特殊教育点。
车身上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太阳能板和几根外接天线显得格外突兀。
车上载着五台二手笔记本、二十部捐赠的安卓机、一台便携式投影仪,以及一套由小宇亲手组装的微型边缘计算节点。
热娜带队,带着两名聋人志愿者和三位懂手语的社工同行。
他们在操场上支起幕布,召集全校师生和附近村落的家长。
村主任起初阻拦,但在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后,终究退到一旁抽烟观望。
演示开始。
热娜走上前,用手语宣布:“今天,我们要用一台完全断网的手机,教会你们如何告诉世界??我是谁。”
她拿出一部旧手机,打开Phoenix-Lite,选择“创建本地模型”
。
然后,她请一位从未接触过标准手语的女孩上前,让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想上学”
。
女孩犹豫片刻,双手交叉于胸前,轻轻晃动,眼神坚定地望向前方。
系统捕捉动作,AI开始学习。
三分钟后,屏幕上跳出提示:“新词汇已保存:‘我想上学’(地域变体?滇西山区)”
。
全场哗然。
接着,另一位男孩打出一段复杂的手势:右手食指划过喉咙,再指向天空,左手掌心向上托举,最后握拳贴胸。
这是当地聋人群体用来描述“死去的父亲变成了星星”
的独特表达。
Phoenix-Lite识别失败,弹出询问框:“是否将其定义为自定义语义?”
热娜点头,确认录入。
那一刻,不只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尊严的加冕。
围观的大人们开始骚动。
有老人颤巍巍上前,比划着早已遗忘的童年手势;有母亲含泪打出“对不起,妈妈以前不懂你怎么哭”
;甚至那位一直沉默的村主任,也在社工引导下笨拙地打出“你好”
。
直播持续了两个小时,全程零网络连接。
所有数据仅在本地流转,结束后自动销毁。
视频被拷贝成SD卡,分发给每位参与者。
当夜,王曜收到一条来自云南的简讯:
>“他们哭了。
不是因为感动,是因为第一次觉得自己说的话,值得被记住。”
他把这句话复制下来,贴在办公室墙上。
一周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国家残联官网发布一则简短通告:“为进一步推动无障碍信息环境建设,拟设立‘民间科技创新观察项目库’,面向社会征集具有广泛社会效益的技术实践案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