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信发出十二小时内,三十七家单位响应。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表示愿提供原型验证平台;中科院计算所启动联合仿真项目;武汉一家民营晶圆厂主动联系,称可尝试国产光刻工艺兼容方案;更有数百名退休工程师自发组建“银发支援团”
,在线答疑解惑。
一个月后,第一块基于全开源流程的NPU-1测试芯片成功点亮。
实验室里,林浅看着示波器上跳动的信号波形,眼眶泛红:“它真的活了。”
王曜没说话,只是轻轻抚摸那枚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芯片,仿佛在触碰未来的脉搏。
“给它起个名字吧。”
他说。
林浅想了想:“叫‘萤火芯’怎么样?微弱,但不肯熄灭。”
“好。”
王曜点头,“就叫萤火芯。”
与此同时,“无声之光”
已在春节期间覆盖全国两千余家特殊教育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医院康复科。
工信部特别发文表扬,并将其纳入“十四五”
数字包容重点工程。
甘微也在这个春天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高峰。
她携新专辑《低语者》登陆央视春晚,舞台中央,她身着素白衣裙,身后百名听障舞者以手语演绎歌词。
萤火引擎实时捕捉她们的动作,化作漫天流动的光纹洒落观众席。
那一夜,收视峰值破4.3%。
节目结束后,她在后台接受采访时哽咽:“很多人说我转型失败,说我不再是流量女王。
可当我看到那些孩子跟着我的手语唱出第一句‘我想被听见’的时候,我知道,这才是我存在的意义。”
她的微博随即更新一张合影:她与十几个听障儿童围坐一圈,每人手中举着一块牌子,拼成一句话:
>“谢谢你,让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声音。”
王曜看到这条微博时,正坐在飞往贵州的航班上。
此行目的:考察“星火校园行”
第三期落地情况。
飞机降落贵阳龙洞堡机场,一辆绿色电动中巴已等候多时。
司机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见到王曜便笑着打招呼:“王老师,我是阿英的哥哥,她让我来接您。”
王曜一愣:“阿英?那个彝族女孩?”
“对!”
司机眼睛亮起来,“她现在在读高二,去年拿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爸说,要不是有你们那个基金,她连县城都没机会去。”
一路攀谈中,王曜得知,阿英开发的中药材识别程序已被当地药企采购,用于初筛收购环节,帮助上百户村民避免假货损失。
更让人惊喜的是,她还带着村里的孩子们成立了“少年极客社”
,用废旧手机改装传感器,监测山体滑坡风险。
抵达学校时,操场上早已站满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