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同时,他也联系了陈露,请她为老人们设计一段极简舞台动线??不复杂,不炫技,只需缓缓走入聚光灯下,围成圆圈,闭眼开嗓。
“真正的震撼,来自于纯粹。”
陈露说,“我们要做的,是让世界看见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
与此同时,《我在》第十集如期上线,标题为《吴阿婆:最后一首歌》。
镜头里,这位九十二岁的老人坐在窗前,阳光洒在她满头银发上。
她回忆起十六岁第一次加入合唱团的情景:“那天我赤脚走十里山路,脚底全是血泡。
可当我听见第一声和声升起,疼就忘了。”
她抚摸着胸前的银饰:“这是我母亲传给我的。
她说,只要这声音不断,我们就不是孤魂。”
影片最后,她对着镜头轻声说:“我不知道还能唱多久。
但我希望,有人愿意接着唱下去。”
全网沉默三分钟,随后爆发出海啸般的转发与留言。
>“我报名学侗语。”
>“我们小区业主群自发组织‘民间歌谣夜’。”
>“求开放线上合唱计划!
我想加入!”
李春梅看到数据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启动“百人传歌”
公益项目: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学习并传承濒危民歌,每学会一首,便可获得认证,并参与年度线上合唱盛典。
报名通道开放二十四小时,超八万人提交申请。
而就在舆论持续升温之际,一场风波悄然酝酿。
某权威文化评论公众号发布万字长文《警惕“苦难美学”
的泛滥》,直指林小树团队“刻意挖掘边缘群体的伤痛,包装成文艺商品贩卖”
,并批评《大地之音》“将农民置于舞台中央是一种变相的猎奇”
。
文章迅速被各大平台转载,支持者称其“戳破情怀泡沫”
,反对者则怒斥“精英傲慢”
。
林小树没有立即回应。
他只是在微博转发了张小勇的新小说截图??《钢铁之上》第二章已更新,写的是一个塔吊工人在百米高空读诗的经历。
配文写道:**“你说这是苦难,我说这是生活。
而生活,本就有权被书写。”
**
这条微博一夜之间获赞三百多万。
更有无数普通人自发上传自己的“非典型人生片段”
:环卫工人的晨跑日记、聋哑快递员的手语vlog、高原邮差给孩子画的星空明信片……
#我的生活不需要被定义#登上热搜榜首。
三天后,林小树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首次回应争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