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说的也是这个;“天下多少斯文,肚子里空空”
,所空的也是这个;“老和尚、唐僧在给孤园赏玩月色,听到痛苦的声音而感触心酸”
,他们所感触的还是这个;所谓的“悲切之事,非这位师家明辨不得”
,需要明辨的同样是这个;“三藏与行者听罢,切切在心”
,他们所切切的依然是这个;“万望到国中广施法力”
,要广施的还是这个。
那么这“谈因”
的说法,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
倘若强行解释说:修道之人不过是采取元阳真气罢了,一定要身心和合、阴阳配偶才是真正的解法,这就称之为“遇偶”
。
“乱纷纷都去看抛绣球”
,人们去看的就是这个;“行者不忘老僧之言,同去彩楼辨真假”
,要辨明的就是这个;“假公主知道唐僧在今年今月今日今时会到这里,于是假借采取之法”
,她所采取的就是这个;“楼上齐声发喊道:‘打着个和尚了!
’”
打着的也是这个;“我三人入朝,其间自能辨别”
,需要辨别的还是这个;“行者道:‘呆子莫乱谈!
且收拾行李,好进朝保护’”
,要保护的同样是这个。
这“遇偶”
的说法,是对还是不对呢?
这是强行的解释,大家也就暂且勉强听一听,实际上这并非完全正确。
然而如果舍弃这些解释而另外去寻求真正的解法,就会让人无法思考揣度了。
因为这是正法的界限,属于教外别传,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
诗中“道在圣传修在已”
这七个字,已经解释得很明白了,意思是道理可以传授但却难以解释。
唐僧自从乌巢禅师传授《心经》之后,他“颠倒念得”
,为什么孙悟空会说:“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他解得?”
三藏没有能够理解,一经孙悟空提醒,便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
行者道:“我解得。”
自此之后就不再说话了。
读者可能会认为这就如同夫子呼唤曾参,但却不知道这里是徒弟传授给师父,这是仙道的逆法,有着别样的旨趣。
八戒逼迫着让孙悟空解释,沙僧说:“大哥扯大话,哄师父走路。”
他们都是不懂得其中解法的人。
所以唐僧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那么什么才是真解呢?从前南泉禅师对众人说:“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