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名质检员拿起扫码枪,扫描车身铭牌上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刻跳出该车完整生产履历:冲压班组A3组、焊接时间2024年10月8日14:27、电池安装责任人王丽娟、终检结果“合格”
、出口目的地“智利圣地亚哥”
。
“每一台星辰01,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画外音响起,“它不只是商品,更是承诺。”
这部纪录片上线72小时内播放量突破两千万,多家国际媒体主动联系采访。
BBC记者发来提问清单中最尖锐的一条是:“您是否认为,星辰的成功正在挑战西方百年汽车工业的价值观?”
林远山的回答简短而有力:“我们从未试图挑战任何人。
我们只是回答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一辆车,究竟应该为谁而造?”
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随着星辰在海外口碑持续发酵,国内舆论场也开始反转。
曾经嘲讽其为“农村婚庆专用车”
的自媒体纷纷改口,称其为“国民骄傲”
“中国制造逆袭样本”
;一些地方政府主动伸出橄榄枝,提出税收优惠、用地支持,希望引进生产基地或regionalhub。
但真正掀起波澜的,是一则来自工信部的消息。
十一月初,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发布《关于支持新能源微型载具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一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出口实绩的小微型电动车企业,推动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并鼓励参与国际认证与绿色补贴项目。
文件虽未点名,但业内皆知,星辰正是此政策背后的重要参考案例。
更令人震动的是,某头部自主品牌高层在内部会议上坦言:“我们过去看不起这类产品,觉得它们拉低品牌形象。
但现在回头看,星辰做的,恰恰是我们一直忽略的事??回归本质。”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
尽管星辰汽车尚未启动融资计划,也无意上市,但已有数家风投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股权结构,愿以数亿元估值争抢少数股份。
更有传言称,某跨国零部件巨头正秘密洽谈战略合作,意图共同开发面向新兴市场的模块化电动平台。
面对这一切,林远山始终保持冷静。
他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热度会过去,竞争会加剧,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产品的敬畏之心。
谁要是敢为了扩张牺牲质量,我就亲手把他赶出这个厂门。”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无声。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海外市场的需求仍在激增,订单排期已延至六个月以后。
产能瓶颈成为当前最大难题。
虽然二期智能工厂已在建设中,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届时年产能可达十万辆,但仍不足以覆盖全部需求。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浮出水面:在全球设立CKD组装中心。
即以全散件出口形式,在目标市场本地完成装配、检测与交付。
既能规避部分关税壁垒,又能创造就业、融入当地经济,还能进一步压缩物流成本与时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