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将桂花的练习册放在会议桌中央,一圈人传阅过后,久久无人开口。
“我们一直说要建‘素心之道’实景基地,”
林小禾终于打破沉默,“但现在我想改个名字。”
众人抬头。
“不叫‘基地’,叫‘回声谷’。”
她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条路不该只是纪念过去,它该是一个空间,让所有被压抑的声音都能找到出口。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修复石阶,更要让每一块石头都记住一个名字,一段话,一次反抗。”
陈砚看着她,忽然笑了:“就像你说的,压迫会换衣服,那我们就让它无所遁形??用一百个、一千个真实的故事,把它钉在光下。”
计划迅速推进。
设计图稿连夜修改,“回声谷”
被划分为五个区域:**启程岭**(讲述早期女性求学之路)、**暗夜坡**(记录被迫中断教育的个体命运)、**凿石段**(重现集体修路场景)、**朗读崖**(设置开放式语音亭,供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终点的**素心广场**,中央将竖立一座无名碑,刻满未曾被记载的女性姓名。
与此同时,《春在不肯低头的脖颈》正式进入印刷流程。
出版社寄来样书那天,林小禾抱着书坐在槐树下翻阅。
书中新增了十篇附录,全是近年收集的口述材料。
翻到陈雨晴母亲提供的照片页时,她怔住了??编辑在下方加了一行小字注释:
>“此照摄于1961年春,林素心与同事陈雨晴于桐木坪小学合影。
两年后,陈雨晴因藏匿教案被开除公职,终身未嫁,晚年独居乡下,以缝补为生。
2018年病逝,遗物中仅余此照与一本《新华字典》。”
她合上书,仰头望着满树新绿。
原来有些人,一生都在替别人保存光明,自己却活在阴影里。
一周后,教育部来电:**“女子道”
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需三个月内提交完整申遗报告,并准备专家现场考察。
压力随之而来。
资金缺口尚有百万,施工团队尚未敲定,最棘手的是部分村民对土地征用存疑。
有位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拟建朗读崖的位置,说那块地是他祖母埋发辫的地方,“女人一辈子不能进祠堂,只能把头发留给山风”
。
林小禾亲自登门,带了一本定制版《她说?家常》,扉页贴着那位老人母亲的照片??系统检索发现,她曾是1957年扫盲班学员。
老人颤抖着手接过书,翻到那页,突然嚎啕大哭:“我妈……她连名字都没留下啊……”
第二天,他主动让出了地块,并提议在朗读崖旁加设“无名者之席”
,专供那些连姓氏都未被记载的女性灵魂安坐。
工程启动当日,百余名志愿者从各地赶来。
有人背着书箱徒步三天,只为送来一百本儿童绘本;有位残疾女教师坐着轮椅,带来她亲手绣的“素心”
二字挂毯;更有一位九十岁的老妇,由孙子搀扶着,在开工仪式上颤巍巍地唱起一支几十年前的扫盲歌谣:
>“黑咕隆咚屋里不出灯,
>咱们妇女要做明眼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