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林小禾蹲在床前,握住她的手:“您不是失败者。
您是胜利者。”
老人眼角滚下泪水:“终于有人说我是对的。”
回程途中,团队决定将“吴秀兰”
作为“替她说”
首个典型案例公开发布。
与此同时,更多线索开始浮现。
一位上海学者寄来一份1957年《妇女生活》杂志剪报,上面刊登了一篇署名“林素心”
的短文,题为《女子亦当执笔为剑》。
文中写道:
>“若沉默是金,则多少冤屈被铸成了哑铃?
>我辈女子,不应仅囿于灶台与襁褓,更应立于讲台、法庭、编辑部,用声音凿开蒙昧之墙。”
林小禾读罢久久不能言语。
原来母亲不仅有过梦想,还曾勇敢发声。
只是后来,时代掐住了她的喉咙。
她连夜联系出版社,请求将这篇文章收入《言种》第三辑,并配以按语:
>**她曾执剑,却被逼放下。
>如今我们拾起,不再松手。
**
风波随之而来。
一周后,书院官网突遭技术攻击,所有“家史工作坊”
页面无法访问。
同时,几名核心成员的家庭住址被匿名泄露至网络论坛,附言称“挖掘阴私者,必遭天谴”
。
更有甚者,有人冒充志愿者,在社交媒体发布伪造的“受害者控诉视频”
,污蔑项目煽动仇恨、制造对立。
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教育局再度约谈林小禾,语气比以往更为严厉:“你们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学术范畴。
如果继续挑战底线,后果自负。”
她平静回应:“我们从未挑战任何底线,只是试图守住一条最基本的线:不说谎。”
当晚,她在地下资料室召集紧急会议。
灯光昏暗,众人面色沉重。
有人提出暂停项目,有人建议转向海外出版避险。
唯有陈砚始终沉默,直到最后才开口:
“你们还记得东北那位老人吗?他藏了四十年的血书,不是为了让我们半途而废。”
他打开背包,取出一只密封袋,里面是一份泛黄的手稿复印件。
“这是我父亲生前偷偷保存的。
他是当年工作组成员,亲眼目睹一名女知青被诬陷‘作风问题’,跳井自杀。
他写了一份调查笔记,但从未敢上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