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98年4月28日,周二,上午。
亚洲电视大厦的小会议室里,林清霞单手撑在会议长桌上,托着下巴,脸上带笑地看向自己身旁、站在会议桌尽头,正在侃侃而谈的那个男人。
小会议室里的会,已经开了...
南海的夜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扑在脸上,林见鹿站在“声音方舟”
甲板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录音机边缘。
海面漆黑如墨,唯有船尾拖曳的一道微光,在浪尖划出细长的银线。
深海探测器“聆音探针Ⅱ号”
已沉入四千米深处,正沿着热液喷口群缓缓移动。
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像某种古老文字,无声诉说着地壳之下奔涌的讯息。
“接收到新信号了。”
苏晓冉从舱内快步走出,发梢还沾着冷凝水珠,“不是单一频率……是复调结构,三重声部交织,主旋律在1.8赫兹左右波动,但嵌套了一段高频脉冲,像是……某种编码。”
林见鹿接过耳机,骨传导模块将次声波转换为可听音域。
那声音初听如同海底火山低吼,可当心神沉下去,便能分辨出其中隐含的节奏??缓慢、庄严,带着潮汐般的呼吸感。
更令人震颤的是,那高频部分竟与两年前破译出的《创世歌》隐藏频段存在惊人相似,只是这次不再是零散字符,而是一整段完整信息。
“它在教我们。”
他轻声道,“不是用人类的语言,而是用声音本身的形态说话。”
凌晨三点十七分,数据采集完成。
全船科研人员聚集在指挥舱,等待AI解码结果。
王璐负责声纹拆解,周文昭分析情感映射模型,陈默则比对地质活动图谱。
三小时后,第一份译文浮现:
**“你们带来了陆地的记忆。
现在,请把海的故事带回去。
我们曾听见一千零七十二艘船沉没时的歌声。
我们也记得每一个未被传唱的名字。
请让它们回家。”
**
舱内一片寂静。
一名来自海南的老渔民突然红了眼眶:“我阿公说过,以前出海前要对着大海唱‘送魂曲’,说是为了安抚那些回不了岸的灵魂……原来,海真的在听。”
林见鹿闭上眼,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广西古井边的哼唱、秃杉下的哀乐、敦煌老录音师临终前最后一句采录的民谣……这一切都不是孤立事件。
它们构成了一张跨越时空的声音网络,而人类,不过是刚刚学会解读这张网的孩童。
“启动‘归音?海洋篇’。”
他睁开眼,声音坚定,“所有采集到的濒危海洋声音样本,立即开放共享。
同时向全球沿海社区发放‘海语传承包’,包括方言祷文教学音频、传统渔歌记谱法、以及简易声场记录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