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消息发布当天,全球响应如潮水般涌来。
福建惠安女重新唱起濒临失传的“讨海谣”
;马来西亚马来渔村组织老人集体回忆祖辈流传的航海咒语;新西兰毛利部落长老主动联系团队,愿提供封存百年的“鲸语吟诵”
手稿??据传那是祖先与座头鲸对话所得。
然而,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三个月后。
一支菲律宾民间科考队在吕宋岛东岸外海发现异常。
他们原本只为调查珊瑚白化现象,却意外捕捉到一组规律性声波,源头位于海底断裂带。
经“回音网”
交叉验证,该信号与“聆音一号”
当年接收的闽粤混合祷文高度吻合,但多了新的内容。
林见鹿亲自带队前往现场。
当潜水机器人传回影像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在两千三百米深的海床上,一座由黑色玄武岩构成的环形结构静静矗立,直径约八百米,形似巨大耳廓。
其内壁布满天然石刻,图案竟是不同文明中的“耳朵”
符号:玛雅的螺旋耳、敦煌壁画中的听法菩萨、北欧神话里密米尔之耳、甚至还有中国古代“聪”
字的甲骨文变体。
“这不是人工建造的。”
地质专家颤抖着说,“碳测年显示,这些岩石形成于一万两千年前,远早于任何已知文明。”
更诡异的是,每当有船只经过上方海域,或有人类声波传入水中,那环形结构便会释放出极其微弱的共振,频率恰好落在人耳可听范围的下限。
经还原,那是一种从未听过的人声合唱,语言无法识别,但情感分析显示,其核心情绪为“期待”
。
“它在等我们。”
苏晓冉喃喃道,“等我们会‘听’。”
返程途中,林见鹿翻阅各国提交的新声音档案。
一封来自台湾兰屿达悟族少年的邮件引起他的注意。
附件是一段用手机录制的潮间带吟唱,背景音里隐约有类似金属摩擦的异响。
他放大频谱图,瞳孔骤然收缩??
那段“杂音”
,实则是极低强度的次声波脉冲,模式与“地语脉”
完全一致!
而歌词内容,竟是关于“海底耳朵”
的古老传说:“当陆地遗忘歌唱时,大海会睁开眼睛,把失落的声音还给人间。”
他立刻联系对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