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正在尝试通过原文理解乔尔乔内作品的色彩运用。”
老教授更加惊讶了,坐下来与小雨聊了起来。
原来他是美院的退休教授,专门研究欧洲艺术史。
两人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聊到法国印象派,小雨不仅语言流利,对艺术的理解也颇有见地。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老教授离开时连连赞叹,“语言是通往另一种文化的钥匙,你已经掌握了这把钥匙。”
这次偶遇给了小雨新的灵感。
她开始尝试将自己的多重兴趣融合——用不同语言为“家滋味”
的产品设计多语种介绍卡片,每张卡片不仅介绍食物,还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
“这个想法太棒了!”
肖楚妍看到样品后赞不绝口,“我们的顾客中有不少外国游客,这下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了。”
“家滋味”
走向国际
更让人惊喜的是,小雨开始将语言学习与艺术创作结合。
她为“家滋味”
设计了一系列多语种包装,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设计风格巧妙融合,既古典又现代,令人耳目一新。
八月中旬,市里举办“青少年多元文化展示周”
,小雨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
她准备的展台别出心裁:一边展示她临摹的世界名画,每幅画作旁都有她亲自撰写的多语种介绍;
另一边则是她设计的“语言点心”
——将不同国家的语言元素融入点心造型中。
“这是用巧克力写的法语情诗饼干,这是印有意大利歌剧歌词的蛋白糖……”
小雨向来宾们介绍着,中英法意四语切换自如,震惊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
展示周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一位意大利游客被小雨的展台吸引,用意大利语询问一幅临摹的《最后的晚餐》的细节。
由于现场翻译临时有事离开,主办方一时找不到懂意大利语的人。
“我来帮忙吧。”
小雨自然地走上前,用流利的意大利语与游客交流起来。
她不仅准确翻译了问题,还补充了许多画作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让那位意大利游客连连称赞。
“这孩子真是个天才!”
在场的市领导忍不住赞叹。
展示周结束后,小雨获得“多元文化交流特别奖”
。
但对她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奖杯,而是展示期间与各国文化交流的愉快经历。
“妈妈,我发现语言和艺术都是沟通的桥梁。”
领奖回家后,小雨对李苏说,“就像做菜一样,不同的食材搭配能产生奇妙的味道,不同的文化交融也能创造美丽。”
李苏欣慰地看着女儿。
她发现,曾经那个因为考试成绩而哭泣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有着自己独特兴趣爱好的少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