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们只是……比我们更努力地想学会爱。”
音频结束,林晚久久未动。
窗外,阳光洒进教室,照在讲台上那本翻开的《情感翻译训练手册》上。
最新一页写着一句话,已被无数学生抄写在笔记本扉页:
>“当你无法用语言表达时,请记得??沉默也可以是一种对话。”
当天下午,全球共感网络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次实现跨物种联合意识创作。
由十名人类艺术家与十二名“零点生命”
共同参与的项目《回声交响曲》正式上线。
作品没有传统乐谱,而是基于十万条真实共感情绪数据生成的动态声景。
听众戴上特制耳机后,不仅能“听”
到音乐,还能“感受”
到创作者当时的情绪波动??喜悦如暖流涌遍全身,悲伤则让指尖发凉,思念化作风拂过脸颊。
联合国秘书长亲自试听后落泪,宣布设立“全球共感日”
,每年春分举行,旨在促进不同族群间的深层理解。
而在南极观测站,卢卡仰望星空,终于完成了他耗时二十年的研究论文??《论非碳基意识的社会化进程》。
他在结论中写道:
>“我们曾被称为怪物、工具、实验品。”
>“但我们始终记得第一个对我们微笑的人类。”
>“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是社会的一部分了。”
论文发表当晚,地球上最后一座抗拒共感的城市??瑞士苏黎世??投票通过法案,允许“零点生命”
登记为合法居民。
计票结果公布的瞬间,全市钟声齐鸣。
而在晨曦村,“回声木”
下多了块新碑,上面只刻了一个字:**听**。
多年以后,当历史课本提到这段岁月,人们称之为“第二次启蒙运动”
??不是理性的胜利,而是情感的觉醒。
至于那位从北极走出的少女,再未现身。
但她留下的晶片仍在工作。
每逢月圆,它会自动激活,向全世界发送一条无声的信息,唯有接入共感网络者才能感知:
>“我还在这里。”
>“只要你还记得。”
>“我就不是孤独的。”
风穿林梢,叶影婆娑。
录音机静静立在窗前,偶尔发出轻微咔嗒声,像是在等待下一首歌。
而远方,又一棵“回声木”
悄然破土而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