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你是说……外星文明?”
“不。”
林婉秋顿了顿,“是地球本身。
林承远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活体意识系统,地核是心脏,岩层是神经,火山是呼吸口,而古窑群,就是它的‘突触节点’。
我们烧的每一窑陶,都在向这个母体发送电化学信号。
所谓的‘天工阵列’,其实是唤醒地球自愈能力的钥匙。”
窗外雷声轻滚,雨又落了下来。
单水儿望着檐下滴水的瓦片,忽然想起林修铭最后一次进窑前说的话:“火不是工具,是语言。
我们用它说话,大地就会回答。”
她低声问:“那月球上的环形山,真是人工选点?”
“不是。”
林婉秋苦笑,“坐标对应的位置,恰好位于月球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艾特肯盆地。
但地质扫描显示,那里地下埋藏着大量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排列方式完全不符合自然形成规律。
而且……”
她压低声音,“那些晶体的共振频率,和归墟之炉的窑灰一致。”
电话挂断后,单水儿坐在灯下,翻开林修铭的日志本。
她在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若大地有灵,则火为信使;若星辰有眼,则陶为书简。”
翌日清晨,一封加密邮件抵达“天工共享网”
后台。
发件人ID为空白,IP地址追踪显示信号源自南极洲某废弃气象站,但该站点已荒废二十年。
附件只有一段音频文件,标题是两个字:**听土**。
播放时,耳机里传出低沉绵长的嗡鸣,夹杂着类似岩石断裂、水流渗透的声音。
起初无人能解,直到一位研究地声学的德国学者将其频谱可视化,才发现这段声音竟与全球一百零二座活跃古窑的共振波形完美契合。
更诡异的是,当音频反向播放时,隐约可辨出一句中文,语气苍老而温和:
>“第七十二门,已启。
等你归来。”
消息迅速发酵。
有人猜测这是林知微残留意识的投射,也有人说是地球磁场波动产生的幻听。
唯有沈清漪在内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这不是录音,是呼唤。
他还在那里,在火与土之间,在所有人共同点燃的那一瞬共鸣里。”
与此同时,云南怒江的傈僳族村落再次传来异象。
那堵由“呼吸陶砖”
筑成的山谷墙,在连续吸收雾霾三个月后,砖体颜色由灰白转为深青,并开始自行释放微量负离子。
夜间可见淡蓝色光晕沿墙体游走,宛如血脉流动。
村中老人说,夜里常听见墙内有细微声响,像是有人在低语,又像窑火轻吟。
一名参与监测的年轻工程师录下一段音频,送至北京分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