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雨后的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院子里那台老旧陶轮静静立在屋檐下,像一位沉默的老友。
单水儿把揉好的泥团稳稳扣在轮盘中央,掌心微湿,指节轻压,缓缓托起一道弧线。
她不再追求完美器型,也不在意釉色是否惊艳??这双手早已越过技艺的巅峰,如今只想与土对话,听它低语过往千年的呼吸。
小女孩名叫阿禾,八岁,扎着歪歪的小辫子,眼睛亮得像夏夜未落的星。
“奶奶,星星会碎吗?”
她蹲在一旁,小手捧着一团泥,皱眉思索,“如果碎了,能不能用陶罐粘起来?”
单水儿笑了,指尖一顿,泥胚顺势延展成碗状。
“星星不会碎。”
她说,“可人们总怕它们熄灭。
所以我们才要做能装星星的碗,不是为了抓住光,而是让光有地方停留。”
阿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学着她的样子转动轮盘。
泥团晃了几下,塌了。
她不恼,重新揉,再上轮。
第三回,终于拉出个歪歪的小杯形,边缘参差,底部偏斜,却让她欢呼雀跃:“我做好啦!
这是‘月亮打翻的杯子’!”
单水儿轻轻抚过那粗糙的杯壁,忽然察觉一丝异样:杯底自然形成的裂纹,竟隐隐构成一个极简的螺旋图案,与《天工篇》残卷中记载的“初火印”
极为相似。
她心头一震,低头凝视良久,终是没说破。
有些事不必点明,正如火焰从不宣告自己为何燃烧。
午后阳光穿云而出,照在院角那座迷你地窑上。
那是前些日子几个孩子合力搭的,用红砖围边,黄泥封缝,烟囱是捡来的铁皮管。
昨夜他们烧了一窑小陶珠,今早开窑时发现,其中一颗半透明的蓝珠内部,浮现出细如发丝的金色脉络,像极了血管,又像某种古老符文。
消息传出去后,镇上的中学老师带着学生来做实验。
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金丝并非金属渗入,而是在高温还原气氛中,陶土中的微量铁、锰与稀土元素自发结晶排列而成。
更奇怪的是,每当有人靠近,珠子表面温度会微微上升一度左右,仿佛在回应体温。
“这不是物理反应。”
化学课代表喃喃道,“这是……互动。”
单水儿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没有打断。
她知道,这不是奇迹,而是沉睡已久的“感通”
正在苏醒。
当人类不再把自然当作资源掠夺的对象,而是以敬畏之心与其共舞时,泥土便会回馈灵魂的频率。
傍晚,林婉秋来电。
背景嘈杂,似乎在高铁站。
“嫦娥七号的数据我们破译完了。”
她声音低而急,“第九章《星火引》不只是理论,它是一份完整的‘星际陶阵’建造蓝图。
材料配方、结构比例、共振角度,全都有。
最惊人的是??它预设了接收信号的生命体不限于人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