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陆帆掏出相机,拍了这张老渔船。
阳光洒在船身上,黑色的木头泛着淡淡的光,船帆上的“福”
字虽然褪色了,却依然很醒目,船头的旧收音机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张照片很有感觉,”
陆帆看着相机屏幕,“能看出阿贵对渔船的感情,也能看出清江渔民的生活。”
“阿贵很喜欢这船,”
苏青继续说,“每天出海前,他都会把船擦得干干净净;回来后,会给船帆补补丁,给桅杆上油;冬天不出海的时候,会把船拖到岸边,盖上帆布,防止风吹日晒。
他说,这船承载了他的青春,也承载了他的家庭——他靠这船捕鱼,供儿子上大学,娶媳妇,现在儿子在城里工作,每次回来,都会帮他修船。”
陆帆想起之前在纱帽河吃糯米饭时,阿婆说她男人以前出海打鱼,凌晨三点就要出门,走之前必须吃一碗糯米饭;还有清江的渔民,每天早上五点出海,中午回来吃碗三鲜面——这些都是渔民的生活,简单却踏实,他们靠水吃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也创造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他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小山坡上,山坡上种着些茶树,茶树的叶子是绿色的,上面沾着些水珠,阳光洒在叶子上,闪闪发亮。
站在山坡上,可以看到整个清江的景色——清江像一条碧绿色的带子,绕着雁荡山蜿蜒,江面上的渔船像棋子一样,散落在带子上,渔民的身影很小,却很清晰。
“前面就是雁荡山景区大门了,”
苏青指着前方,“我要去景区里的笋农村,调研笋的种植——村里的阿婆说,今天下午要挖早笋,我想跟着去看看,记录一下挖笋的过程。”
陆帆看了看天色,夕阳己经西斜,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雁荡山的山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雄伟,山峰的影子很长,投在江面上,像幅水墨画。
“我想先拍雁荡山的夕阳,”
陆帆说,“夕阳下的雁荡山肯定很美,明天再跟你一起去调研笋农,好不好?”
“好啊!”
苏青笑着点头,“明天早上七点,我在景区门口的‘老雁笋丝面店’等你,那家店的阿婆做的笋丝面最正宗,用的是当天挖的早笋,汤是用笋壳和骨头熬的,鲜得很!”
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苏青从帆布包里拿出一片竹叶,递给陆帆,竹叶是绿色的,上面还带着水珠,“这是我昨天在雁荡山捡的竹叶,压平了,给你当纪念,希望你明天拍夕阳顺利!”
陆帆接过竹叶,竹叶很凉,带着淡淡的竹香,“谢谢你,苏老师,我明天一定准时到!”
苏青背着帆布包,往笋农村的方向走去,她的身影在夕阳下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树林里。
陆帆找了个开阔的地方,架起相机,调整参数,准备拍夕阳。
夕阳渐渐落下,天空的颜色从橘红色变成了红色,再变成紫色,最后变成深蓝色,雁荡山的山峰在夕阳下像被镀上了一层金粉,格外美丽;江面上的渔船渐渐亮起了渔灯,一盏、两盏、三盏……最后变成了一片灯海,像星星一样,点缀在江面上,格外浪漫。
陆帆按下快门,拍下了这美丽的一幕。
他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又想起苏青说的话——“地理造就了味道,味道留住了乡愁”
,心里突然觉得很温暖。
他掏出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用钢笔写下:“清江的三鲜面,鲜在食材,鲜在地理,鲜在渔民的生活;苏老师说,饮食是地理的‘活化石’,是乡愁的印记。
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不是凭空来的,是他们利用地理环境,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然后一代代传承下去。
明天要去吃雁荡山的笋丝面,要去调研笋农,要记录更多关于美食、地理和人的故事,把这些故事写进书稿,让更多人知道,美食不只是味道,更是生活,是文化,是乡愁。”
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小的笋,笋尖上写着“雁荡山”
,旁边画了一碗面,面里飘着笋丝,再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太阳旁边写着“夕阳很美”
。
夕阳完全落下,天空变成了深蓝色,星星开始出现,陆帆收拾好相机,往景区门口的民宿走去,心里满是期待——期待明天的笋丝面,期待和苏青一起调研笋农,期待发现更多雁荡山的美食和故事,也期待能把这些故事好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美食背后的温度和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