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突然觉得,缸鸭狗不只是一家汤圆店,更是宁波人的记忆,是宁波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宁波的变迁,也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宁波人的成长。
吃完汤圆,陆帆付了钱,向阿姨和老师傅道别。
阿姨笑着说:“下次再来宁波,一定要再来吃缸鸭狗的汤圆,还要尝尝我们宁波的海鲜,很新鲜!”
“一定!”
陆帆点点头。
老师傅也笑着说:“下次来,我教你包汤圆,很简单的!”
走出店门时,太阳己经完全出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老外滩的街景上,给青石板路、欧式建筑、江边的游船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陆帆掏出手机,给小陈发了一张汤圆的照片,配文:“小陈,我吃到宁波的缸鸭狗汤圆了!
猪油桂花味的甜滋滋的,鲜肉味的鲜得很,比我们温岭的嵌糕更温柔。
你下次来宁波,我带你吃!”
很快,小陈就回复了,还发了一个流口水的表情包:“看起来好好吃!
陆帆大哥哥,你一定要多拍点照片,我要看宁波的老外滩,要看三江口的江景,还要看乌篷船!”
陆帆笑着回复:“好,我这就去拍,拍给你看!”
他沿着老外滩的青石板路慢慢走,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很光滑,踩在上面会发出“哒哒”
的声音,很有节奏感。
路边的欧式建筑有的是哥特式,有的是巴洛克式,有的是新古典主义式,却都挂着红色的灯笼,贴着红色的窗花,透着一股中西合璧的美——就像宁波的味道,传统与现代融合,却不冲突。
他看到街头有一个艺人在拉二胡,拉的是《梁祝》,琴声悠扬,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聆听。
艺人穿着灰色的长衫,面前放着一个铁盒,里面放着一些零钱。
有个小女孩听完后,把一块钱放进铁盒里,艺人笑着点了点头,琴声又响了起来。
江边有几个老人在打太极,动作缓慢而有力,和江水流淌的速度呼应。
他们穿着白色的太极服,动作整齐划一,看起来很悠闲。
旁边有个卖棉花糖的小摊,粉色的棉花糖像云朵一样,吸引了很多小孩围着转,小孩的笑声和棉花糖的甜香混在一起,很热闹。
走到三江口的江边,陆帆停下脚步,掏出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写下:
“宁波的甜,是裹着猪油和桂花的温柔。
缸鸭狗的汤圆,外皮糯得像棉花,却不粘牙——是晚糯米泡了十二个小时的耐心;馅料甜得像蜂蜜,却不腻口——是奉化桂花腌了三天的用心。
鲜肉汤圆的汤汁鲜得像刚出锅的鱼汤,却带着家的味道——是土猪肉顺时针搅拌上劲的诚意。
这里的人,像老外滩的江水,平静却有力量——卖糖糕的老周守了三十年小摊,包汤圆的老师傅做了西十年手艺,他们不慌不忙,却把日子过成了诗。
这里的食物,像老外滩的建筑,传统却不保守——手工的温度,真材实料的诚意,让味道穿越岁月,依然动人。
陈阿公的地图上,圈出的不只是一家汤圆店,是宁波人的生活,是宁波人的情怀,是江南水乡独有的温柔。”
他合上笔记本,抬头看着三江口的江景。
江水缓缓流淌,带着宁波的故事,流向远方。
江面上的乌篷船慢慢划过,船夫的橹声“吱呀”
作响,像在诉说着老宁波的往事。
陆帆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他要去东钱湖吃湖鲜,去天一阁感受文化,去南塘老街寻找更多的宁波小吃。
但此刻,他的心里只有缸鸭狗的汤圆,只有那份温柔的甜,那份手工的温度,那份传承的力量。
“宁波,我来了。”
陆帆在心里说,嘴角带着笑。
他知道,这趟宁波之旅,一定会像缸鸭狗的汤圆一样,甜滋滋的,让人难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