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时间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悄然流逝。
每周四下午三点,成了我(苏晴)生活中一个固定且……带着某种沉重期盼的坐标。
我依然会提前陷入焦虑,依然会在去往姜医生诊所的出租车上胃部抽搐、手心冒汗,依然会在那扇木门前经历激烈的内心挣扎。
但不同之处在于,我知道门的后面,是一个被允许沉默、被接纳存在的空间。
这认知像一块小小的压舱石,让我在恐惧的风浪中,不至于彻底倾覆。
在姜医生温和而专业的引导下,我像剥洋葱一样,极其缓慢地、一层层地尝试触碰那些被我深埋的痛苦。
我们从最表层的身体感受,逐渐过渡到情绪的描述。
“……像……被困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
我艰难地组织着语言,声音低哑,“能看到外面……但……隔着一层……无法穿透的……膜。”
“盒子里的感觉是怎样的?”
姜医生的声音平稳,不带任何评判。
“……安静……太安静了……”
我蜷缩在沙发上,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发布料的纹理,“但……脑子里……很吵……有很多声音……在骂我……说我一无是处……”
“那些声音,听起来像谁?”
“……像我……自己……”
说出这几个字时,我感到一阵尖锐的羞耻。
姜医生只是轻轻“嗯”
了一声,表示听到了。
没有惊讶,没有同情,只有平静的接纳。
这种接纳,让我有勇气,继续往下挖掘一点点。
我开始尝试在邮件里,向林夕透露一丝丝,属于“苏晴”
而非仅仅是“原作者”
的、与创作相关的情绪波动。
不再是崩溃时的尖叫,而是一些更细微的、关于创作本身的情感。
比如,在回复她关于叶文婧某段内心独白的理解时,我会在专业分析之后,附加一句看似随意的话:
“写这一段时,窗外正在下雨。
雨声让人……感到平静,也感到……更深的孤独。”
或者,
“有时会觉得,叶文婧的偏执,或许是我自身某种……无法安放的渴望的投射。”
这些话语,像小心翼翼探出触角的蜗牛,既渴望被看见,又随时准备缩回。
林夕的回应总是恰到好处。
她从不深究我情绪背后的原因,也从不滥用同情。
她只是精准地接住这些情感的碎片,将其融入对角色的理解中:
“谢谢苏老师。
‘雨声中的孤独’这个意象,让我对叶文婧在寂静观测站里的状态,有了更具体的感受。
我会尝试在表演中融入那种被潮湿和寂静包裹的质感。”
“无法安放的渴望……我似乎能触摸到一点了。
这让我觉得叶文婧的追寻,不仅仅是理性的,也带着某种……悲壮的情感驱动力。”
我们像两个隔着一条汹涌激流的人,依靠着一条由文字和角色编织而成的、纤细却坚韧的绳索,传递着彼此才能理解的信号。
这种无声的、仅限于特定频道的交流,成了我灰暗生活中,一缕稳定而珍贵的光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