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如果匈奴人每打一个地方,汉朝就要派兵到那儿抵御,那汉朝军队就成了疲于奔命、左支右绌的“救火队”
,在战略上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刘彻决定化被动为主动,不去理会东边的敌人,而是出其不意,兵锋向西,实施一个宏大的战略计划——攻取河南地!
这就是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
“河南地”
是汉代的地理名词,指的是黄河“几”
字形的凸出部分,即今天所称的河套地区。
此地历来以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著称,古代民谚便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之说。
秦朝统一后,大将蒙恬曾一度将匈奴逐出了河南地,并在黄河北岸修筑了长城。
可到了汉初,匈奴人又重新将其夺取。
河南地的沦陷,对汉朝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因为边境线离汉朝都城长安太近,匈奴的兵锋动辄直指长安。
如文帝年间,匈奴的老上单于就曾挥师南下,从河南地突入汉朝国境,兵锋直抵离长安仅二百里的甘泉山(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
因此,汉朝若能攻取河南地,不仅能一举消除匈奴对帝国政治心脏的威胁,还能把汉匈边境向北推至长城一线;让长城发挥其本有的价值和作用,成为御敌的屏障和北伐的基地。
此时盘踞在河南地的,主要是早年归顺匈奴
的白羊部落和楼烦部落,战斗力弱于匈奴本部的精锐。
这也是武帝刘彻敢于构想并实施这一战略计划的原因之一。
主意已决,刘彻立刻命卫青三度出征。
这一次,卫青正式挂帅;随同出征的,有老将李息,校尉苏建、张次公等人。
刘彻和卫青商定的具体作战计划,是从云中郡出兵,沿黄河北岸向西挺进,一直打到位于河南地西北部的高阙塞(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然后沿黄河南下,一路扫荡,最终收官于汉朝西北边境的重镇陇西郡(今甘肃省临洮县)。
如此,相当于画了半个圆,在长达两千多里的战线上彻底扫荡,目的是将整个河南地收入囊中。
卫青的西征军一进入河南地,白羊王和楼烦王自知不敌,连一点儿抵抗的动作都没有,就立刻带着部落向西逃窜,一口气逃到了高阙塞。
这座要塞修筑于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是由北方草原进入河套地区的咽喉要道,易守难攻。
白羊王和楼烦王企图凭借险要负隅顽抗——殊不知此地恰恰是卫青此次出征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
他们躲到这儿来,等于给了卫青一个搂草打兔子、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良机。
很快,卫青大军进抵高阙塞,一战便将其攻克,斩首二千三百级,缴获大量物资和牲畜,首战告捷。
紧接着,汉军乘胜前进,又拿下了榆溪要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
此地又称榆林塞,是蒙恬当年驱逐匈奴后所筑。
然后,卫青率部翻越梓岭,渡过北河(汉时黄河在河套有南北两支,北河即北支),杀入了匈奴蒲泥王的地盘。
蒲泥王盘踞在符离要塞(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麾下部众较之白羊、楼烦二部要精锐得多。
不过,他们依旧没能挡住卫青的兵锋。
汉军迅速攻破要塞,斩首三千零七十一级,缴获马匹、牛、羊共计一百余万,大获全胜。
最后,卫青按原计划向南扫荡,直抵陇西,终于攻取整个河南地,从此将其纳入了大汉帝国的版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征,汉军的伤亡估计比较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