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苏葵继续道∶&ot;关于创办出版社,引进各种类图书,方才大家已经讨论过了。
这些措施可以在港城我们更多的传播祖国的正面形象,争取更多的群众。
然而在文化阵地的建设上,还有一个地方是必不可少的。
&ot;
孔孝文问她∶&ot;是什么?&ot;
&ot;是学校教育。
&ot;苏葵说道,&ot;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
&ot;
大家都听着她解释。
苏葵首先说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ot;除了家庭,学校是塑造一个人思想最重要的地方,学校里的学的知识会伴随人的成长融入他的思想中。
&ot;
然后她道∶&ot;我们做的一切不仅要唤醒民族意识,更要在教育中就培养起这种民族意识。
&ot;
&ot;因此,除了文学作品的引进,我们还应该在港城出版更多的大陆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让大家和我们用同一套教材,受到同一种思想文化的熏陶。
&ot;
徐志达说∶&ot;其实如今港英当局也在实行这个政策。
&ot;
他们教育文化领域也想做到&ot;去华国化&ot;。
苏葵点头∶&ot;的确,可按照目前的形势,他们显然收效甚微。
&ot;
港城地区华人众多,很多人对于大陆的文化认同感更强,学校的很多教材都是大陆提供的。
即便是港英当局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形势。
而苏葵要说的,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将更多的教材带到学校里,最好还能配备一些教辅资料,在整个教育领域使港城和大陆做到同步。
徐志达点头∶&ot;教材我们确实引进过,目前有一部分学校使用大陆的教材,也有一部分在学习港城那边出的教材,但你说的教辅资料…&ot;
苏葵解释道∶&ot;就是与不同的学科教材配套,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
利用书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
&ot;
目前,大陆还没有专门的教辅资料,港城那边同样没有。
&ot;这样的教辅资料听起来是不错?&ot;连怀国肯定了她的想法,却道∶&ot;只是苏葵同志,港城几个出版社推出的学生用书也不少。
&ot;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种类同样非常丰富,他们在教育领域当然也有想法。
&ot;数量众多,但我们可以凭借质量取胜。
&ot;苏葵笑了笑,&ot;并且我就有这样一套教辅资料。
&ot;
苏葵带来的可不只是笔记本,她将自己之前整理的高考教辅资料同样带来了。
她将资料交到几个人的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