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至于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向下行船时,多随了自己的船只充伙计,甘苦与人相共,荡桨时选最重的一把,背纤时拉头纤二纤”
,更难说他们是“阶级敌人”
。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言语上,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
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
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
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边城》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了?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做“边城”
?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
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
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
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题记》)。
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
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便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
沈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
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
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
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的人生观。”
《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一九三三——三四)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因为想留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说: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