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蒋介石当天晚上就接到了两人的紧急电报,他对此也是高度重视,第二天就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开始调整军事部署,不管西华的情报准不准确,但开始全面备战总是没错的,其实他相信西华不会胡说,这个时候他的侥幸心,已经没有了,日军的最新动向,他还是清楚的——日本陆军的2个师团即将抵达上海。
6月7日,国共两党,国民政府与西华两个政权,发表了《抗日联合宣言》,震动全国!
宣言指出,日寇不但侵略我国,先割台湾,又占东北,继而又侵占热河等地,现在更是试图全面侵华,不仅在华北磨刀霍霍,而且就连江南也不放过,日军的2个师团,正在运往上海。
日本人之心,路人皆知。
日寇狼子野心,已将毫不掩饰。
我国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国共两党,历史上怨恨不少,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将尽弃前怨,携手共同抗日。
面对日军侵华,全国民众均负有抗日之责,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宣言发出,全国皆知,国际震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恐怕中日两国的决战,就在当前。
章群和蒋百里,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也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不过他们想见李力胜的愿望,还是被婉言谢绝了。
这让他们很遗憾,随着国民政府对西华了解的加深,他们已经知道这个李力胜在共产党中的威信不下于毛泽东,是中共“双巨头”
之一,尤其此人是西华军的创始人,在军中的影响更大。
不过他们也很纳闷,为什么这个李力胜就这样神秘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说外界有谁见过他的。
实际上,有些流言已将揭示了事实,只不过对于这些高层,没有人相信而已。
第157章知识分子们的撤退
由于前期西华在北平文化界所做的各种努力,所以去西华自然也成为一些知识分子的选择。
尤其是西华建立了对各个大学的“保供体系”
后,使得知识分子们对于西华的了解逐渐加深。
这个时候,信息反而是最宽松的,宋哲元现在不敢压制西华,而西华帮助了北平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在西华的“老友”
恢复了与北平的信件联系后,关于西华的信息,潮水般地涌入了北平知识界,自然造成了非常大的震动。
不同于以往的零零碎碎,这一次是比较完整的信息,尤其有关于西华教育界的信息,大量新大学的建立,西华的教育体系,极其庞大的各级学生规模,以及西华知识界的快速成长,让北平的知识界,感到了自己的“坐井观天”
。
在日军的威胁下,几乎大多数人都在考虑去虑留问题,战争的威胁太大了,而各个学校都在考虑迁址,西华对它们的建议,也都开始流传开来。
其中的一个影响,就是对“中国营造协会”
,梁思诚和林徽因就属于这个协会,西华也曾经派人专门邀请过这个协会,西迁西安。
这对于这个协会的很多成员,都很有影响,很多人动摇了南迁的决心,从他们得到的信息中,西华已经远比国民政府强大,未来可能统一中国,那现在还是跑到国民政府地盘去,算怎么一回事呢?未来怎么办呢?
不过西华带给他们的影响,就是对于中日战争的判断,现在几乎没有人还会认为,最终战争不会打响,基本的和平,还能持续下去。
所以不愿做日寇的顺民的话,走是一定要走的。
去西华恐怕确实要比去南方安稳,但是西华是一个“赤色”
政权,这让很多知识分子很犹豫。
梁思诚和林徽因就属于这一类,如果去西华,他们担心政治。
可如果去南方,他们又担心国民政府挡不挡得住日寇的进攻。
他们最后决定还是先去长沙,毕竟听说青华等学校,都在那里建了新址,那个知识分子的环境,还是他们比较适应的。
不过,按照他们与营造协会的计划,在此之前,还是要完成对山西五台佛光寺的考察,这几年,他们一直在寻找唐代木构建筑,这个佛光寺是他们从史料中找到有关记载,很有可能是唐代的木构建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