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毕竟柬埔寨也沿海,其金边港同样利于渗透,且法国在柬埔寨的殖民力量,要薄弱得多。
比不上法国曾经考虑将安南,作为本土化来建设工业,柬埔寨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纯粹的稻米农业供应地。
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东部、北部、西部为高原和山地环绕,而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为了不过于惊动法国人,同样采取了山区建设根据地的方法。
最主要的根据地选择了豆蔻山脉,原因与在安南选择长山山脉一样,这里靠海近,渗透和补给比较方便。
豆蔻山脉其实延伸得很长,该山向东南和东方延伸约160公里后,与象山山脉相接,然后继续向西,抵达泰国边界东部的敦博山。
从根据地的角度看,豆蔻山脉的条件要比长山山脉好很多,因为临近的海岸线是开阔的,而且这里的地势,使得发展山区生产,相对容易很多。
在这个方向,海南也已经渗透了超过5000人的地方部队,与安南的方式相似,尽量吸收本地山民或者接近山区的原居民,结合我军部队,逐渐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虽然不好听,但是很形象的就是,西华现在就像是一只大蜘蛛,开始向周边不断地吐丝编织蛛网,将一个个地缘战略中所确定的区域,纳入蛛网的范围,从而可以在未来适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占领这些地域并迅速稳固相应的统治,使之具备短期彻底革命的基础。
第141章缓进新疆与民国暗影(一)
在于苏联就新疆问题达成了一致之后,对于新疆的占领,自然提上了日程。
西华政治局最后采取的策略,是“缓进新疆”
,抗日战争爆发在即,不能为了新疆消耗太多的资源,如果派遣一只军队强行远征,取得新疆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交通条件的恶劣和遥远,这就变成了一支孤军。
苏联的态度终究不可测,万一又恢复到在新疆不断挑衅呢?一只孤军完全可能扛不住。
在这个时代,要牢固地控制新疆,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有便捷的交通,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地调军,而且能让新疆与内地的物资交流,便捷起来,这样才有移民和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所以立即派遣军队进占新疆的方案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修筑甘新公路和青新公新路,公路延伸到哪里,军队就占领到哪里,而相应的政权体系,就在公路抵达的地方建立起来,逐步蚕食,直到控制整个新疆。
例如甘新公路,其修路就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甘肃北部到北疆的迪化(乌鲁木齐),第二阶段则是从迪化到南疆的喀什。
实际上第二阶段,属于新疆省内的南北大通道。
甘新和青新这两条公路不像那些抗日战争需求的战略干线公路,需求得那么急,但是主席和李思华还是决定要马上开始,第一是财政还撑得住,第二是夜长梦多,需要及早未雨绸缪。
甘新公路的走向,是由甘肃的玉门出发,沿着疏勒河而西到新疆的伊吾(哈密地区),再到迪化,另外还有一条支线,是出玉门关经过布隆吉、安西到敦煌。
至于青新公路,则是从西宁,横贯柴达木盆地,越阿尔金山,抵达新疆的若羌,然后经过库尔勒市,北上抵达省会迪化。
这两条公路修成,内地与新疆的交通联系就有了初步的保障,至于更重要的甘新铁路,则只有期待建国后了。
李思华前世的历史上,兰新铁路(兰州到乌鲁木齐)总长高达2423公里,从1952年到1962年修了十年。
蒋介石今天,是又欣慰又糟心。
欣慰的是,他终于知道了在苏联的儿子常经国,还活着而且成熟了,这当然让他欣慰,自从几年前大革命结束,他和国民政府与苏联分道扬镳以来,虽然他嘴上很硬,一直都不把在苏联的儿子放在嘴上,但内心岂能不担心?最担心的,就是斯大林一怒之下,会杀了儿子。
身为人父,当年为了谋求清共大业,对于常经国去苏联的风险,只能隐忍不提,对于儿子岂能没有内疚?
之所以知道儿子还活着,就是因为苏联的《真理报》,发表了他儿子常经国反对他的一篇宣文,即名为《献给母亲的信》的文章。
文章痛斥他蒋介石背叛革命,宣布与他划清界限。
他其实一点都不生气,只是觉得糟心。
儿子为了生存,在苏联共产党的压力下,被逼无奈下写下这篇文章,不管随便说出什么难听的话,他都可以理解,在人屋檐下,岂能不低头?他反而欣慰儿子在苏联遭到的挫折,让他成熟了,知道在强权面前暂时低头的策略。
不过苏联真是卑劣啊,用这种手段,来企图动摇自己的心志,真是一帮森林中跑出来的蛮夷的后代,听说苏联那个“斯拉夫”
民族,最早其实是西方语言中“奴隶”
的意思,真的没有叫错,蛮夷的绑架手段,一点都没有文明的气息。
想到这里的时候,他自然忘了很多他自己曾经干过的事情。
想到儿子在苏联的艰难处境,他不觉感到一阵糟心。
再想到两广即广东陈济堂与广西李宗仁他们现在搞的动作,以及当下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人,暗地里反对自己的头疼现实,不由冷冷一笑,以为西华崛起,我常中正就拿你们没办法了?马王爷不发火,你们就不知道有三只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