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对于西华不再用完全仇视的眼光去看待后,他越来越发现很多西华相比民国来得恐怖的地方。
例如共产党在各处建立的乡寨,开始让他很不解,这得花多少钱?如此大动干戈,农民们得有多少怨恨?他还曾经为此窃喜。
随着逐步了解,他发现当初自己的看法完全是错误的。
农民怎么会怨恨?他们绝大多数原来都是佃农,现在搬到乡寨,就能获得西华认证,获得永远属于这个家庭的3亩农地使用权,而且建房都是集体合作,建材专供,成本极低,农民可以拥有了以前世代都没有的大房子,怨恨?简直是开玩笑,他们都把共产党当成了大恩人。
甚至是投入的资本,他现在以一个工程师的角度去看,其实也非常有限,建材里需要花钱的,大约就是水泥和红砖,而劳力、木材、砂石都是乡寨自己组织供应的,相当于大家互助,不需要资本。
且水泥和红砖,都是成本价专供,甚至家具,也都是乡寨组织一帮人打造,收费低廉。
这些农民有个两三年时间,这套房子的成本就回来了。
西华的银行,对于乡寨农民建房,是有“专项贷款”
的,可谓从头到尾都设计清楚了,非常精妙。
所以西华在农村的根基,简直是坚不可摧,那些民兵士气的高昂,他是经常见到的。
这些过去萎缩愁苦的穷棒子,难以想象现在居然变成了器宇轩昂的样子。
他对西华在城市的管理,现在还不太清楚,不过由此及彼,从农村的情况反推城市,绝对也是不同凡响,肯定有西华自己的一套严密体系。
李涯叹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思想,转向了手头的工作。
他参与修筑的川陕公路,并不是由巴中经南江而直抵汉中这样一条直线的公路,直线的修筑难度太大,李思华前世也是到了2018年,才有这样一条直接通达的最短高速公路,即巴陕高速,其关键的瓶颈在于米仓山隧道,这是一条全长13.8公里的超特长隧道,是号称西南最长、国内第二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在这个时代,科技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所以当下还是不可想象的。
正在修筑的川陕公路,是起于绵阳,大致沿着秦蜀7大古道之一的金牛道路径,由剑阁、昭化至广元与陕西交界的七盘关后,进入陕西境内。
入陕之后,是北上先到汉中以西的宁强,然而再折而向东,进入汉中。
这条川陕公路的好处,就是尽量避免了隧道工程,因此能极大地缩短修筑时间。
历史上国民党从1935年9月到1936年6月,花费9个月,动员10余万民工,在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设备的前提下,主要靠人力,也修成了这条重要的公路。
李涯当然不知道这段另一个时空的历史。
在他现在看来,工程的进度是非常快的。
西华的军队,已经进入了陕西汉中附近,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广元到宁强、以及宁强接近汉中这个部分,李涯隐约听指挥部的人说,国民党陕西的军队,曾经与北上的西华军交战,失败后跑到汉中,现在死守汉中。
他们对于西华军的胜利确信无比,唯一的就是遗憾,国民党因此而停止了对西汉公路(西安到汉中,主要是宝鸡到汉中这一段)的修筑。
在他看来,共产党还不会马上进攻汉中和陕西,而是会等到这条川陕公路完成,实际上,就是因为这条公路花不了多少时间了,干嘛不等这条公路完成呢?到时候进军就极为方便。
按照现在的速度推测,从1935年2月下旬动工的这条公路,指挥部已经向上级承诺,可以在7月中旬竣工通车,整个修筑不满5个月,简直是神速。
神速的背后,是丰沛的人力、资源和科技。
据指挥部的人说,西华为了这条公路,动员了超过30万人修筑,还有多得不得了的人员,负责后勤供应,包括粮食、钢材、水泥,以及其它建材。
他们将从绵阳到汉中的几百公里路线,分成了数十个标段,分开同时施工,数十万人分布在这数百公里的沿线。
其中耗费的资源,数量难以想象,共产党的动员力,简直令人侧目。
李涯自己就想,如果是国民党动员,单单是要保证粮食这一项,就几乎不太可能。
指挥部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陕西今年大旱,粮食大面积减产,灾民无数。
正因为如此,所以上级对于这条公里进入陕西,时间是非常严格的,按照他的猜想,在这条公路完成后,共产党很快就会发起对陕西的攻势,“救民于水火”
嘛。
这条公路的难度是很大的,主要都是多山地带,地形崎岖多变,途经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山系,其中秦岭一带都是坚硬的花岗岩,大巴山则是以风雨侵蚀造就的石灰岩为主。
公路的路线往往曲折盘山,一段纵坡极其陡峭后,又转向峭壁,因此需要对路线和坡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设计,这在国际上都是高难度的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