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到目前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两部著作。
而他们统一谈的,都是如何分蛋糕的学问。
至于如何创造蛋糕,统一的答案都是,如果分配是有效率的,就能够反过去激励人们去创造新的蛋糕。
回答了问题吗?确实回答了。
但是回答得太简单了,现实哪有那么容易。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把这个创造蛋糕的问题,交给了资本家。
他们认为那些理论学者,没有进入社会创造企业的实际经历,是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所以创造蛋糕,需要“企业家精神”
。
资本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可以放弃寻找这个答案。
但是我们不行,我们是人民的政府,党是人民发展的先锋队,我们不仅要管理好分蛋糕,还必须建立有效的体制和制度,来更多地创造蛋糕。
没有蛋糕的增加,分蛋糕分得再好,每个人能吃到的,都是很有限的。
做蛋糕与分蛋糕,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所以我们对经济组织的管理,切记这两条。
职能部门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我的工作职责只是监督如何分蛋糕,至于如何创造蛋糕,不关我事。
这种官老爷的思维,在新时代必须改变。
我们任何一个部门、一个人员,为企业提供任何一种服务,是必须掌握这个原则的,既要分好蛋糕,更要推动创造新的蛋糕。
同志们,在这个时代,公有制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我们创造新蛋糕的能力。
如果不能让公有制经济不断创造新蛋糕,那么本质上它就失败了,就会被私有制打败。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美国和德国这样国家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弊端很大,但某些时候很有效的创造蛋糕的模式。
那就是以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微调,驱动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的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科技的“颠覆性创新”
,最终创造财富。
这一套机制,我们要模仿吗?一定程度上,答案是肯定的。
只不过我们的路径是,以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化,公有资本为主导,私有资本为辅助,宏观顶层计划经济,微观底层市场化竞争,在降低沉没成本的前提下,同样要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要能够实现科技产业上的“颠覆性创新”
,来创造财富。
严格的意义上,西方资本主义主要强调效率,不到万不得已的社会危机时刻,不会强调公平。
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则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既要快速发展经济,又要实现底层人民的共同富裕进步。
所以,历史对我们的要求,比起资本主义社会来,要高得多。
本来就应该是这样,马克思在构思社会发展的历史的时候,他最早以为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端后垄断崩坏,社会主义才会实现,社会主义是接班资本主义的。
但是实际上,现实给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跳过吃人的资本主义,直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但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创造。
前人未曾有路,只能是我们自己开辟。
我在美国的时候,与一些美国的经济学家交谈过。
其中一个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学者,他的一番话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计划经济可以搞定史诗级的钢铁厂和军事工业,但却搞不定可口可乐和各种品牌商品。
因为根本上,计划经济无法实现颠覆式创新。”
这话对不对呢?至少观察苏联到目前的实践,我们不能说它是全错的。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宏观计划经济的顶层设计,而同样坚持微观终端的市场经济,也是承认计划经济的弱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