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理解疫病的原理,是祛除恐惧的第一步。
何况,对于他们来说,疫病与战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将全城的清理交给镇远军后,宋时就开始经常往防疫营跑,倒不是活的不耐烦了。
主要是现在全城的大夫和药材都集中在了这里,疫病已经进入尾声,大量的医护人才却还在防疫营。
宋时怎么能忍得住不过来挖一挖墙角。
借着鼠疫治理,宋时手底下的那帮军医算是大出风头。
他们擅长治理外伤,虽然在医术理论上并不出色,开方定药也是一问三不知,除了几个防疫的古方就是用大蒜素和造化散,但是在这次让人闻风丧胆的瘟疫面前,却第一时间冲在和病人接触的最前线,安置和隔离病人。
这样的勇气实在让人敬佩。
而在宋时严格的防疫措施下,那群和鼠疫病人长期接触的军医,几乎没有人感染上鼠疫,少数的几个也因为身强体壮,抵抗力强而没有大碍,宋时的伙食从来不是白吃的,即使是军医,极端情况下也是要和炊事员一起上战场的。
在防疫营所见的种种防疫措施,以及军医们严格的消毒过程,更是让一众大夫惊叹不已。
防疫营的流民之中原本就多病体弱,很多人虽然没有疫病,却被查出患有其他的病症,也都被军医们和大夫们一起联手解决了,虽然军医们的医理勉勉强强,但是其中不少早就配置好的成品药,还是让大夫刮目相看。
尤其是造化散,之前还有不少人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口气太大了,而且不管什么风马牛不相干的病,一旦用上,效果立竿见影。
惊的那群大夫有种一世医术学到狗肚子里去了的感觉。
对方有心探究,宋时也有意挖墙角。
就当前大魏的医学领域来说,哪怕去掉了宋时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大魏的医疗水平依旧是是领先世界的。
尤其是西方现在还处在放血、切除以及神学治疗之中。
宋时所影响的大部分还是外科的范畴,因为战场上的情况比较极端,时间又紧迫,多从外伤入手,增加外科手术的比例,强调卫生环境,辅助各种药物,尤其是青霉素,才提高了将士的生存率。
战场与其他地方不同,解剖学的推进很快,但是想要深度的研究医学,仅仅是外科还是不够的,仅仅是道士,也不太够,她还需要大量的医学人才一同研究。
后世的西医以手术和药物以及检查仪器为主,而那些药物和检查仪器基本上都要物理和化学辅助,以宋时的知识储备,只能抓瞎。
白莲教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但是鼠疫对症的其他抗生素她是真的不会了。
只是没有抗生素不代表鼠疫就没有别的办法了,青蒿素也是中医专方中提取出来的。
她不行,不代表中医不行。
中医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宋时看着众人,缓缓开口:“多日以来,诸位辛苦了!
疫病如火,虽然如今在南京城已有了暂歇之势,但是纵观史书,疫病却从上古绵延至今,从未真正远离。
目睹防疫营中的百姓惨状,宋某作为朝廷命官,自然无法坐视不管。”
“科举取士,是为了民生,所以大开学堂,教人读书明理。
由此,宋某不才,也想要在南京城建立一个官家医院,为百姓看病,且这个医院兼任医学堂,堂中大夫轮流教导有心学医的弟子,由简到难,每月考核一次,三月后出师,去各地驻守轮换。”
“在下此次前来就是想要邀请诸位医者,加入官家医院,齐心协力,为百姓谋一份生机,让官家医院从南京城开枝散叶走入寻常县镇,让百姓人人有病可医。”
当宋时说完的时候,全场的大夫纷纷安静了,脸上的笑容凝固,纷纷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宋时。
半响,终于有人忍不住站了出来。
只见南京城中医术超群的医馆宝林堂的魏书怀,他年近五十,一脸的悲愤的看着宋时:“宋大人的提议,在下恕难从命!
宝林堂是在下家中祖业,让在下放弃祖业,加入官家的医院,甚至要将祖传医术倾囊相授,在下只怕无颜见列祖列宗……”
“呵,或许宋大人是作为女子,不通医道,所以不太清楚,医术博大精深,从识药到开方皆是学问,在下学医至今三十载,不过才博的一点虚名,三个月出师……能学个什么?”
魏书怀虽然没有明说,但摆明了暗示宋时女子之身所以见识浅薄。
宋时认真的点点头,脸上完全没有被反驳的不悦,反而反问了一句:“魏大夫觉得防疫营中的军医如何?”
第129章医学堂下(修文)魏书怀原本已经做好……
魏书怀原本已经做好了对方勃然大怒的打算,却没想到对方却问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问题。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据实回道:“防疫营的军医,虽然于医理上不甚变通,但是按症开药,还算不错,不过主要还是因为军营之中的药物以成药居多,尤其……尤其是造化散……这药确实堪称神药。”
“如果我说,这一批军医,仅仅只学了半年呢?他们也是三个月出师的,从京师到江南这四个月才是实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