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沈从文《论中国创作小说》1931:中国新文学由北平转到上海以后……在出版业中,为新出版物起了一种商业化竞卖。
沈从文《文学者的态度》1933:指责京海两地作家中的“玩票”
和“白相”
者。
苏汶(杜衡)《文人在上海》1933:在上海的文人不容易找副业(也许应该说“正业”
)、不但教授没份,甚至再起码的事情都不容易找,于是在上海的文人更迫的要钱。
沈从文《论“海派”
》1934:“‘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便成立了吾人今日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
栾廷石(鲁迅)《“京派”
与“海派”
》1934:不过“京派”
是官的帮闲,“海派”
则是商的帮忙而已。
……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
在“京派”
眼中跌落了。
京派虽无明确发表宣言或结社,却实实在在地成为有别于左翼,又与海派相对峙的一个鲜明的小说流派。
这个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
在工业文明缓慢侵入长江以北广袤的、衰颓的宗法农业社会,急剧地冲刷着传统文化的堤岸的时候,从中国相对沉落的地区,由“常”
观“变”
,提出了他们的乡村叙述总体。
这些小说家虽然不乏学院派的文化精英,却热衷于发现各自的平民世界,除了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还有废名(冯文炳)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师陀)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等。
而城市的描写,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被纳入到京派宏大的叙述总体之中。
京派小说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
……他们善于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重和坚韧,特别能写出女性包括少女的纯良。
在新旧变革的漩流里,由追寻逝去的美,而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怀旧气息。
……它是主张个人的,充分个性化的,不是感情的狂放宣泄,而是情绪的内敛,理性的节制。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二、“乡下人”
沈从文(1902-1988)跻身“京派”
的“乡下人”
原名沈岳焕,字崇文。
湖南凤凰人。
祖父汉族,祖母苗族,母亲土家族。
作家,历史文物学家。
14岁投身行伍,1922年来到北京,在北大旁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