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190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909(“游戏文人”
)
科幻小说:《新□□记》1902(幻想1962年)、《新纪元》1908(幻想2000年)
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参见: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M].
我以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公案侠义、谴责、科幻——来说明彼时文人丰沛的创作力,已使他们在西潮涌至之前大有斩获。
而这四个文类其实已预告了二十世纪中国“正宗”
现代文学的四个方向:对欲望、正义、价值、知识范畴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如何叙述欲望、正义、价值、知识的形式性琢磨。
奇怪的是,“五四”
以来的作者或许暗受这些作品的启发,却终要挟洋自重。
他们视狎邪小说为欲望的污染,侠义公案小说为正义的堕落,谴责小说为价值的浪费,科幻小说为知识的扭曲。
从为人生而文学到为革命而文学,“五四”
的作家别有怀抱,但却将前此五花八门的题材及风格,逐渐化约为写实现实主义的金科玉律。
……我们要感叹以“五四”
为主轴的现代性视野,是怎样错过了晚清一代更为混沌喧哗的求新声音。
即使前文对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仅做点到为止的回顾,我们应已了解那不只是一个“过渡”
到现代的时期,而是一个被压抑了的现代时期。
“五四”
其实是晚清以来对中国现代性追求的收煞——极匆促而窄化的收煞,而非开端。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
内外融合模式例2
政治抒情诗——郭沫若:《新华颂》(1949)、胡风:《时间开始了》(1949—1951)
游离政治斗争的自由主义书写:巴金:《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1951)
潜在写作:沈从文:《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1949)
“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参见: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
巴金:《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节选)
……这不是故事,这不是空话。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这里没有一个人对它表示怀疑,可是所有的人都带着惊疑和痛苦在问自己:怎么能让这种事继续进行了五年?怎么能够束手让那五百万无辜的人白白地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