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4章 纵浪大化不忧不惧(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是好!”

此外再没有别的话说。

古人说:“是真名士自风流。”

同那位教英文的教授一比,谁是真风流,谁是假风流;谁是真潇洒,谁是假潇洒,昭然呈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个小例子,并没有什么深文奥义,只不过是想辨真伪而已。

为什么人们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呢?我个人觉得,这能提高人们的和为贵的精神,大大地有利于安定团结。

写到这里,这一篇短文可以说是已经写完了。

但是,我还想加上一点我个人的想法。

当前,我国举国上下,争分夺秒,奋发图强,巩固我们的政治,发展我们的经济,期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建成名副其实的小康社会。

哪里容得半点糊涂、半点潇洒!

但是,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行动的。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有张无弛不行,有弛无张也不行。

张弛结合,斯乃正道。

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

真理愈辨愈明吗

学者们常说:“真理愈辨愈明。”

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

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辨愈糊涂。

我在大学时曾专修过一门课“西洋哲学史”

后来又读过几本《中国哲学史》和《印度哲学史》。

我逐渐发现,世界上没有哪两个或多个哲学家的学说是完全一模一样的。

有如大自然中的树叶,没有哪几个是绝对一样的。

有多少树叶就有多少样子。

在人世间,有多少哲学就有多少学说。

每个哲学家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真理。

专以中国哲学而论,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不知创造了多少理论和术语。

表面上看起来,所用的中国字都是一样的;然而哲学家们赋予这些字的涵义却不相同。

比如韩愈的《原道》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

文章开头就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韩愈大概认为,仁、义、道、德就代表了中国的“道”

他的解释简单明了,一看就懂。

然而,倘一翻《中国哲学史》,则必能发现,诸家对这四个字的解释多如牛毛,各自自是而非他。

哲学家们辨(分辨)过没有呢?他们辩(辩论)过没有呢?他们既“辨”

又“辩”

可是结果怎样呢?结果是让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全职高手之世邀赛同人斗罗之天使与骑士秩序官[快穿]穿成年代文里的极品女配都市小保安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大盗贼袖藏天光文娱万岁从火影开始的黑影兵团受气包她不干了[快穿]开局女帝做正宫全球降临:诸天争霸凶狠系男神帝王宠之萌后无双我在王者荣耀捡身份卡奶爸的文艺人生锦堂归燕师兄全员皆反派火影:开局一键强化末世之召唤悍妞桃桃乌龙诸天之宗师凶猛放肆妻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