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些年辗转各处,总以为已经散佚了。
没想到,今天晚上醉而复醒,睡不着了,翻箱倒柜,居然找了出来。
一时间,李贺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我曾经与李贺一道吃饭、喝酒。
去过的地方,经过的季节,竟然一点儿都没有忘,不觉泪下。
李贺没有妻子儿女,没有人能让我抚恤问候。
我常遗憾地想,竟然没有人能够继承他的诗与志。
求您为他的诗集写个序,也算了却我一桩心愿吧。
杜牧向来是个眼睛朝天、性格高傲的人,最不爱掺和这些互相吹捧的“圈子”
。
他的墓志铭是自己写的,他的文集序是专门嘱咐外甥写的。
为李贺诗集作序这件事情,本来不愿意,但沈述师半夜拍门的热情与真心,他再三推辞而不得,终于写下《李长吉歌诗叙》,并在这篇序文里录下了这封信。
序文与李贺诗集一道很快被传抄散播开来。
读到这篇序文的李商隐恐怕非常不甘心——放眼当世,他才是最有资格来写这篇序文的人。
李商隐从来是李贺最痴心的模仿者,他可以模仿李贺“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的奇诡写“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他写过“十番红桐一行死”
,如同李贺“南山桂树为君死”
的翻版。
更何况,李贺的姐姐嫁给了李商隐老丈人王茂元的弟弟王参元,他们勉强还沾亲带故。
但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精确地点评了李贺的诗风:源出屈原,兼有乐府的音乐感,更有南朝宫体对于步韵的细腻追求。
唯有不足,是情过而理未及。
但他才二十七岁,二十七岁就死了的年轻人,谁又能要求他更多?
理致情密。
就算换李商隐来写,也不能更好。
但他放不下那点不甘心,也许还有点嫉妒:杜牧的诗风与李贺迥异,但杜牧能够这样深入细致地理解李贺,几乎是知己了。
他又在谁那里被理解呢?
不服气的李商隐随即写了一篇《李贺小传》。
按照史传的传统标准,这是一篇不及格的传记:既没有写李贺生年籍贯,也没有写祖上世系,更没有写李贺因为父亲名讳一辈子也无法参加考试,满腹才华,都浪费了。
相反,李商隐忍不住,开篇便说,杜牧为李贺写了《李长吉歌诗叙》,把李贺诗歌的奇特说尽,举世传扬。
但我依然有几件事情要补充,是从李贺那个嫁给王氏的姐姐那儿听来的: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
总是骑着一头驴,背一古破锦囊,想到诗句,就写下来,投进锦囊里。
他的母亲悄悄让奴婢把他的锦囊拿去看,看见他呕心沥血的句子装满那只织锦袋子,心疼地说:我这个儿子是要为写诗呕出心才能停了。
他快死的那个白天,忽然看见一个红衣人,拿着一块写着上古篆文的云板,笑着说:天帝造白玉楼,召君为记。
天上当差快乐,不苦。
李商隐写道,这不再受苦的承诺反而让李贺哭了起来——母亲老且病,他宁愿留在人间穷瘦苦吟,再好的天上,也是不愿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