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朱远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自然会信任你。”
夜幕降临,朱远航坐在宾馆窗前,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思绪万千。
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但他也更加坚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不是权力的集中,而是人心的凝聚。
他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治理的最高境界,是让群众成为主角。”
月光洒在纸页上,映出一行清晰的字迹,仿佛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调研工作仍在继续,朱远航的脚步从未停歇。
他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理念,治理现代化的道路,终将越走越宽广。
朱远航的调研行程紧锣密鼓,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坚持深入基层,走村入户。
在西北民族地区的第二站,他来到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玛多县。
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稀薄,气候恶劣,常年风雪交加。
“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
随行的一位年轻研究员忍不住感叹,“别说群众了,连我们这些来调研的人都觉得吃不消。”
朱远航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防寒服,然后深吸一口气,带领团队踏上了前往牧区的道路。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扎西沟的牧民定居点。
由于地处偏远,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通信信号微弱,交通极为不便。
朱远航一行人乘坐越野车颠簸了近四个小时,才终于抵达目的地。
刚一下车,冷风便扑面而来,夹杂着细碎的雪花。
几位牧民早已等候多时,热情地将他们迎入帐篷。
朱远航脱下厚重的羽绒服,露出里面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那是他在基层调研时常穿的衣服,既朴素又实用。
“你们从北京来?”
一位年长的牧民用藏语问道,眼神中带着些许好奇和警惕。
朱远航点点头,示意翻译帮忙沟通:“是的,我们是来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老人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我们的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最近的学校在四十公里外;看病更是难上加难,最远要跑到州府,一趟就要两天。
还有冬天取暖,靠烧牛粪,屋里温度很低……”
朱远航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
他的笔记本已经翻到了最后几页,纸张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我们会把这些情况带回去,争取尽快协调解决。”
他说,“同时,我们也想听听你们对治理工作的看法,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现场的气氛,原本沉默的牧民们开始纷纷发言。
有人提到草场划分不合理,导致邻里之间常有纠纷;也有人反映扶贫资金发放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
的现象。
朱远航耐心倾听,并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