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老人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有时候我就想啊,治理这事儿,其实就是搭个舞台,让老百姓能唱自己的戏。”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朱远航。
他意识到,治理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激发活力;不是替代,而是引导;不是命令,而是共商。
调研归来后,他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整理材料,最终完成了那篇题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报告。
这份报告被提交到中办后,很快引起了高层重视,并成为后续制定《关于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重要参考。
意见出台后,各地纷纷响应,开始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
有的地方设立“村民议事会”
,有的推行“居民自治公约”
,还有的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
朱远航受邀在全国多个省市巡回宣讲这一理念。
他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不仅有来自基层的干部,还有不少普通群众自发前来听讲。
有一次,在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年轻的村干部走上前,激动地说:“朱老师,我听完您的课,才知道原来治理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回去之后,我要组织村里开一次全体大会,让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搞乡村旅游。”
朱远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好,记住一句话??治理的根在群众,魂在人心。
你们才是最了解情况的人,我们只是给你们提供方法和工具。”
2027年夏天,朱远航再次接到中办通知,要他参与起草一份关于全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年规划纲要。
这是继白皮书之后,国家层面又一次系统部署基层治理改革。
这一次,他不再是单纯的参与者,而是核心执笔人之一。
他带领团队梳理过去几年的成果与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群众参与机制、优化数字治理平台、健全监督问责体系等。
规划纲要草案送审时,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批示道:“思路清晰,措施具体,体现了对基层治理的深刻理解。
特别是关于民主协商机制的部分,很有现实针对性。”
朱远航看到这条批示时,内心平静如水。
他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生活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普通人。
他们的声音需要被听见,他们的权利需要被尊重,他们的幸福需要被守护。
这一年秋天,青岭县传来好消息: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治理水平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列。
朱远航收到消息后,专门抽出一天时间,驱车前往位于京郊的党校图书馆,翻阅旧档案、整理照片,准备撰写一篇回忆文章。
他在文章中写道:
“青岭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初心所在。
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今天,当我站在更高平台上思考治理问题时,我始终记得,所有伟大的制度变革,都源于一个个平凡人的坚持与奋斗。”
文章发表后,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共鸣。
许多读者留言说:“读完这篇文章,仿佛看到了中国基层治理的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