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萧沟闻言在心底叹了口气,恭敬作揖道:“此便是臣未谨退之因。”
萧沟从拿到名册开始就发现不对劲了,但他还是拿给了刘继隆看,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藏着掖着,毕竟刘继隆可不是李忱、李漼那种君王。
“陛下所点之卷,有四十三张考卷经详阅、覆定等使裁定,以其文理不佳而裁汰。”
萧沟如实回答,但他的回答却令刘继隆眼神闪烁。
进士名额总共就三百,四十三张被更替,那就是近一成半的名额被更换。
“汝与崔相、郑尚书重新阅卷,看看到底是纹理不佳,还是另有他因。”
刘继隆平平淡淡的开口,仿佛没有发生任何事,但熟悉他的萧沟和西门君遂都知道洛阳要变天了。
“臣谨遵旨意……”
萧沟恭敬从西门君遂手中接过文举进士名录,小心翼翼的退出了贞观殿。
在他走后,刘继隆将目光投向了桌上的武举进士名录,因为这份进士名录也有问题,但刘继隆并未揭穿。
武举由五军都督府的宿将们主考,又经过刘继隆亲自查阅批红,哪怕如今的勋臣们有些嚣张跋扈,但他们都知道皇帝御笔所点代表什么,根本没有人敢于改动。
不过殿试没有改动,并非代表全程没有任何改动,至少在刘继隆看不到的乡试和会试里,勋臣们并未收敛手脚。
“太子到何处了……”
刘继隆开口询问,本就紧绷的西门君遂闻言连忙行礼道:“已经抵达襄阳,最迟六月初便能返回洛阳。”
得知刘烈踪迹,刘继隆颔首回应,随后便继续低头处理起了诸道有司的奏表。
尽管有了随时提供建议的内阁,但他身为皇帝也不能什么都不管不顾,奏表还是得看,看完才能挑选建议来执行。
“咚…咚…咚……”
在他处理奏表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过去,洛阳城内暮鼓声作响,而崔恕、萧沟、郑畋三人则是顶着平均五十五岁的年纪来熬夜阅卷。
三百份考卷,每份在三千字以内,考生基本都控制在两千八百字左右,还是文言书语,阅读起来可谓痛苦。
这八十四万字的文言书语,若是更换为俗语(口语),那内容起码能翻译成上千万字的俗语,其中引经据典的词句更是需要他们不断翻找古籍才能知道。
三人不敢唤来科举的详阅使和覆定使,只能硬着头皮批阅,同时还要抽空处理加急的奏表和圣旨。
这么做,一天两天能瞒得住,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上文举名录始终没有定下,不少人也都知道了三相在做什么。
许多人坐不住,准备赶来政事堂,但都被政事堂外的北衙六军将士给劝退了。
时间很快过去二十余天,刘继隆再见到崔恕、萧沟、郑畋三人时,三人不仅精神颓靡,就连身体都消瘦了几分。
“陛下,此为臣等三人详阅覆定后的文举进士名册。”
崔恕试图挤出笑容,但他根本笑不出来,而刘继隆则是点头道:“辛苦三位相公了,赐座。”
在刘继隆示意下,西门君遂令人搬来椅子,而刘继隆则是翻阅起了新的名录。
果不其然,尽管此事耗费了崔恕等人心力,但这新的名录相较于前些日子的那本来说,总算能看得过去了。
“关西一百人,关东七十五人,江南六十七人,西南五十八人,倒是不错。”
状元严可求是关西人,榜眼的高郁是淮南人,探花的郭崇韬则是河东人。
尽管没有江南士子,但这番做法倒也不至于让江南的士子生气,毕竟江南比关西和关东更晚纳入朝廷治下,只要江南的进士名额别太少就行了。
“存档发下吧。”
“臣谨遵旨意……”
见刘继隆终于点头,崔恕等人终于松了口气,只当是这件事揭过了。
随着名录重新到手,三人便恭敬着退出了贞观殿。
刘继隆在他们走后也松了口气,不断用手敲打椅子的扶手。
“洪武…洪武……”
刘继隆缓缓闭上眼睛,他早就知道这群人会这么做,毕竟安史之乱以来,科举就是世家豪强子弟上升的通道,与平头百姓毫无关系。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能猜到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曾经的特权,也做好了大开杀戒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