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3章(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上两千年历程,是新石器中晚期到文明(青铜)时代前夜的变化大趋势:从村落到部落再到早期国家。

通俗一点说,就是从村级到乡级、县级的递增升级。

对于如何称呼不同规模的人群共同体,特别是万人规模的早期国家,中外学者使用过不同的词,如方国、酋邦、古国等。

从便于理解的角度考虑,本书采用“早期国家”

和“古国”

之称。

但需要注意的是,村落一部落一古国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描绘的总体趋势,并不意味着距今6000—4000年间的所有新石器时代人群都准时加入了这个进程。

在有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孤立的村落可能存续到三四千年前,而部落共同体可能存续到一两千年前,甚至一百年前。

这首先是地理条件的限制,越是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小型共同体越容易维持,而缺乏天险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被裹挟进更大的共同体。

另外,也可能会有历史当事人的主动选择,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已经无法验证了。

多数早期国家并不能维持长久繁荣。

距今4300—4000年间,华北很多地方同步出现了古国兴衰的一幕:陶寺(山西襄汾)、石郎(陕西神木)、清凉寺(山西芮城)和王城岗(河南登封)等都曾出现古国气象,但在繁盛两三百年后,都发生了解体,重归部落共同体的水平。

为何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会如此艰难?现在尚未有确定的答案。

水稻带来和平?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陆续发掘出多座距今5000年左右的“古城”

,如湖南澧县的城头山和鸡叫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一时间,长江中游似乎要成为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地。

但后续的发掘并未发现跟早期国家与文明相伴生的更多元素,如巨大的宫殿建筑、社会分层现象、金属冶炼技术等,“长江文明起源说”

遂逐渐沉寂。

不过,为何长江流域曾产生众多古老的“城”

,却是个有趣的问题。

若要一探究竟,先要理解黄河与长江流域以及旱作与稻作农业的关系O

新石器时代是基本农业的时代,在人类驯化的主粮中,中国占了两种:黄河流域的粟米和长江流域的水稻,它们分别需要旱地和水田环境。

这两种作物的人工驯化都发生在一万余年前。

水稻的考古证据更多一些,因为稻米颗粒大,古人制陶时常在泥坯中添加稻壳,便于考古发现。

在长江以南的湖南、江西和浙江,均发现有上万年前的水稻遗存。

稻田需要灌溉和排水系统,需要平整的水滨田块,这是北方旱作的粟和黍从来不需要考虑的。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人群一直忙于水利设施和稻田工程,而水利设施达到一定规模后,无论耕作面积,还是收获量,都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所以,在距今6000—4500年间,两湖地区出现了众多繁荣的稻作聚落。

至于考古报告宣称发现的那些“城址”

,其实是为了防洪目的堆筑的。

所谓的“城墙”

,大都宽数十米,高数米,非常平缓,人可以从容地踱步而上,没有军事防御作用,其用途是防洪,供人们在上面建房定居,躲避南方常见的水患;而挖土形成的洼地水塘,是灌溉稻田的储水设施,有些甚至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这种环形土堤是人们改造湿地的手段,直到近代,湖北还有很多,方言称之为“垸

比如,湖南澧县的城头山“古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潇洒系男神火影:开局一键强化帝王宠之萌后无双娶一赠一,娇妻有喜了放肆妻诈夫人别嫁了,主帅他不孕不育啊皇后是只小猫咪捡了本天书联盟之从妖姬辅助开始我的外甥是雍正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打穿西游的唐僧不做动画就会死马甲大佬A爆全场护妻夫君不迟到闪婚厚爱:墨少宠妻成瘾混沌盘古道[HP]蝴蝶效应重生1997勤奋努力的我不算开挂篡位皇帝的后悔药亚索的英雄联盟高岭之花的人设崩了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斗罗里的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