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有人说孙思邈这么做是为了照顾家乡百姓,让大家有病知道该怎么治?其实不然。
这根石柱不是给普通百姓看的,而是给民间医生留的。
前文已经说过,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识字的不多,哪能看懂碑文上的医方呢?就算能看懂,也不见得就能给自己治病,不信你现在翻本医书看看。
医生这个行业是非常需要经验积累的,在师徒相传的年代,弟子学的除了典籍知识之外最重要的是师父的经验,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岁,行医一百多年,他一生的诊症用药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要留给世间其它的医生。
前文也说过,孙思邈一生著作不少,弟子手中多有传抄,但在那个年代书籍的流传受到很大限制,刻碑是最好的流传方式,谁都可以去抄录或者拓印下来,自己整理成书保留。
此时已经是大唐开耀元年,也就是公元681年,如果梅振衣记得没错的话,孙思邈是在永淳元年仙去,也就是明年。
关于孙思邈的年纪历史记载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他活了一百零一岁,另一说是他活了一百四十一岁,生年相差了四十年,但卒年是一致的。
梅振衣在孙思邈身边亲耳得知,老人家确实已经一百四十岁了。
孙思邈有修行,已达大成真人境界,但他一生的追求是医治人间疾苦,并不求长生,也没有飞升成仙。
梅振衣在心中暗自叹息,明白老人家是在交代身后事,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有郑重的点头道:“师父您放心吧,我一定办得妥妥当当,让您老人家满意。”
事情一口答应下来,回头就去找张果商量,张果当然也认为要认认真真的去办。
用什么石料好呢?张果建议用宁国县产的汉白玉,也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梅振衣不同意,认为那种石料虽然好看但是不耐久。
他是学过现代化学知识的,知道碳酸钙时间长了会受雨水冲蚀,商量来商量去准备用大块的纯色山玉料做刻字的表面,里面用青石做基础。
这么设计当然好,可是钱呢?且不说石料有多贵重,就算用普通的石头雕造一根丈二高,八面都是两尺宽的石柱,还要送到关中去安放,其费用也是好大的一笔,梅振衣的零用钱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这笔钱当然应该菁芜山庄出,还得去找程玄鹄,张果去了,程玄鹄回话说:“小公子欲为孙真人立碑,此事自然该当。
但公子所设计之碑费用甚巨,几相当菁芜山庄岁入的四成,需禀明长安侯府,得回报后方可施行。”
程玄鹄也不是不同意,就是表示动用这么大的开支需要家主批准,同时他还提了两个私人建议:“小公子欲立之碑,用料所费太重,建议以普通青石刻制。
此地建造再远运关中安放,所费甚多,专程派人在当地建造又多有不便,莫不如赠送孙真人一笔资费,待他回乡后自行请人建造。”
凭心而论,程玄鹄说的也没什么错,这么大的支出确实需要家主同意。
他提的两个建议也有道理,石料没必要那么讲究,民间立碑都是用青石不也是留存百年吗?与其在芜州建造这么沉重的大件石料,然后运到关中安放,还不如给孙思邈一笔钱,让他自己回家乡后请人在当地刻制,这样要节省的多。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人眼中意义是不一样的,梅振衣穿越到唐代一直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拜孙思邈为师之后,人生总算有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向他老人家学习。
孙思邈的教导解决了他在这个世界暂时该做什么的困惑,但是并没有解决他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困惑。
当他身体养好之后,心情时常觉得郁闷,此次奉师命建造石太医,总算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当然要隆重而认真,唯恐不能尽全力。
张果与梅振衣商量:“少爷,情况既然是这样,何不再等等?等老爷回长安后禀明此事,自然一切毫无问题。
要不,你和老神仙说一声?反正孙真人也没要求时限。”
梅振衣摇头道:“不行,绝不能拖延,必须要在今年内造好石幢,安放到老人家指定的地方。”
他心里很清楚孙思邈将在明年离开人世,这个要求必须尽快办到。
而且他也明白,这是师父对衣钵传人的最后一次考验,只是交代一声并没有让他一定去办,一定要办成什么样,一切看梅振衣自觉自愿,所以不必再去找孙思邈商量什么。
张果又建议道:“要不,找你舅舅柳老爷帮帮忙?”
梅振衣仍然摇了摇头:“我舅舅是有钱,但那是他的钱,这么一大笔费用,凭白无故为什么向他借?菁芜山庄又不是没有钱!
这本就是梅家的事,我的事。”
张果想了想又道:“少爷,其实我们手里有钱,齐云观的地窖里不是还有不少吗?那吕道士留下来的。”
梅振衣苦笑:“张老,其实我也想到了,实在没有办法就用那笔钱吧。
取之于人间,用之于人间,也算是个不错的处置。”
张果瞪大眼睛道:“原来少爷早就想到了,老奴还在这里操心呢!
那笔钱绝对够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