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谢主任,既然都到花都了,要不去香江逛逛?”
黄智杰满脸讨好的笑容邀请谢威去香江玩儿。
“是啊,是啊!
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想要感激您也一直找不到机会,不如就趁着机会一起去香江玩几天,...
李婷放下手机,回到办公桌前,翻开笔记本,继续整理第三期培训的反馈报告。
虽然培训进展顺利,但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要让共享农机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推广和制度建设。
几天后,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全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会议,李婷作为共享农机项目的负责人,受邀在会上做专题汇报。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负责人、农机企业代表、科研机构专家齐聚一堂,气氛热烈。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李婷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共享农机:破解农业机械化‘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与实践》。”
她打开PPT,屏幕上依次展示了共享农机在西北、华南等地的推广成果、农民反馈、设备使用率等数据。
“我们通过建立农机服务站、开展多层次培训、推行预约使用机制,初步构建了一个低成本、可持续、易推广的共享农机模式。
目前,已有超过五千名农民接受培训,农机使用效率提升显著,农民的种植成本平均下降了15%以上。”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李主任,您刚才提到的‘农机互助小组’模式很有意思。”
一位来自东北的农业局负责人提问,“这个模式是否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当然适用。”
李婷点头,“在广西试点中,我们发现,农民之间的互助不仅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还能增强他们的技术交流和协作能力。
未来,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模式,并结合数字化平台,实现农机共享的智能化管理。”
“那在设备维护方面呢?”
另一位代表追问,“如果农民自行操作设备,遇到故障怎么办?”
“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李婷回答,“我们建立了‘服务站+技术员+热线’三位一体的维护体系,确保农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同时,我们也在开发一款‘农机管家’APP,未来农民可以通过APP进行设备预约、故障报修、配件订购等操作,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会议结束后,不少地方代表主动找到李婷,希望引入共享农机项目。
农业农村部领导也表示,将把共享农机模式列入全国农业现代化试点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回到北京后,李婷立刻着手筹备第四期培训。
这次的培训范围更广,覆盖东北、西南、华东等多个农业大区,培训内容也更加系统化、模块化。
为了提升培训的互动性和实用性,李婷团队专门开发了一套“农机模拟操作系统”
,农民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模拟操作各类农机设备,提前熟悉操作流程。
同时,他们还与多家农业院校合作,邀请专家录制了系列微课视频,内容涵盖设备操作、维护、故障排查等。
“我们要让农民不仅‘看得懂’,更要‘学得会’。”
李婷在团队会议上强调,“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我们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培训机制,让农民随时可以学习、随时可以咨询。”
培训正式启动后,李婷亲自带队前往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开展实地教学。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但农民对新设备的接受度参差不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