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历史地看待历史[1]
banner"
>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的思考
从事社会实践的人,究竟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这不仅决定着他对历史的看法正确与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的社会实践的效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在怎样看待历史这一重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是有完整的理论的。
本文所讲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历史的观点、历史的态度,即历史主义。
今天,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对于理论和学术工作来说,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1886年,恩格斯在他的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之一,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
“因此,对自然界的非历史观点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他又指出:“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
在这里,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
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
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罢了。”
[2]恩格斯认为,那种为了反对“中世纪残余”
而否定“中世纪的巨大进步”
的做法,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
;而这种“非历史的观点”
在对历史的认识上的直接结果,是阻碍着“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
的产生。
对于这一基本观点,列宁有许多结合实际问题的论述。
他在批评罗莎·卢森堡对俄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错误看法时强调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
[3]列宁把这称作“历史的具体的问题提法”
。
他在分析游击战争的作用和地位时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历史地来考察斗争形式的问题。
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谈这个问题,就是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常识。”
[4]他在分析历史上一些战争的类型时认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既不同于和平主义者也不同于无政府主义者的是,我们认为必须历史地(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别地研究每次战争。”
[5]
从恩格斯批评“非历史的观点”
到列宁强调“历史的态度”
“历史地”
分析问题,其间贯穿一个基本思想,即考察历史问题或现实问题,不应脱离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所考察对象的具体特点,尤其不应割断历史的联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要求”
。
否则,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社会实践。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也讲得很透彻。
他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