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1(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通古今之变”

,这是司马迁历史理论的核心,即着重于讲社会历史的变化。

“变”

的思想,贯穿于《史记》全书,而于十“表”

的序体现得最为突出。

司马迁提出“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认为对于一个时代的开端做认真的追寻、分析,再仔细考察它的末尾,人们是能够从盛世看到衰落的征兆的。

司马迁在讲历史变化时,还注意到社会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这在《史记》的《平准书》和《货殖列传》里看得很清楚。

此外,司马迁对地理环境之影响于社会风俗、生产力发展,也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看法,等等。

司马迁的主要功绩是对历史做“通”

与“变”

的研究。

但是,他的“成一家之言”

表明在历史撰述上要开辟新的途径,却也包含着对史学问题的探讨。

例如,《史记》诸“表”

序,大多还涉及作者对所撰史事之材料来源的说明,以及作者是怎样选择和运用这些材料的。

而《太史公自序》里对《春秋》的评价,则已经广泛地讨论到史学的作用、史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司马迁诚恳地认为:“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这是把史学工作作为一种神圣的职责来看待的。

像司马迁这样,以研究和撰述历史为主,同时也论及一些史学问题的史学家,历代都有一些。

不过,他们都还没有把史学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来看待。

这种情况,到了唐初开始有所变化。

盛唐时期的史学家刘知幾著《史通》一书,表明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飞跃。

这就是,史学家从研究历史、撰写历史的自觉要求,进而走向把这种工作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自觉意识。

简言之,人们从认识、表述客观历史的阶段发展到对这种认识和表述进行认识的阶段,这是前后两个不同的自觉,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飞跃。

刘知幾说,他撰《史通》,是“商榷史篇”

[4]而成。

又说:“若《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

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

……夫其为义也,有与夺焉,有褒贬焉,有鉴戒焉,有讽刺焉。

其为贯穿者深矣,其为网罗者密矣,其所商略者远矣,其所发明者多矣。”

[5]可见,刘知幾是十分明确地把史学作为研究对象来看待的。

《史通》的大部分篇章是讨论史书编纂的体裁和体例的,但也不乏理论之光的闪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